黄桃罐头引发回忆杀,病中的你,为何念
2023/4/27 来源:不详知名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最近,黄桃罐头火“出圈”了。正“阳”之时,一瓶黄桃罐头加上退烧药,就能换来安稳的一觉。“阳康”以后,再尝那香甜的果肉和汁水,心情同样能够得到慰藉。小时候有个头疼脑热,无助、难受的时候,总有一种食物最能“治愈”心灵。它们也许是一碗母亲熬制的大米粥,也许是家里的一道“保留菜”,也许是一种平时不舍得吃的零食。价格不贵,制作工艺也不复杂,在我们孩童时代的记忆里却是最美味的佳肴。因为,它们饱含着亲人的关爱,满满都是治愈的力量。
一碗沁人心脾的大米粥
在钱先生的记忆中,最“治愈”的味道是母亲亲手做的饭。夏天时是自己干炸的小碗炸酱面,冬天时是热气腾腾的发糕、枣馒头。对于“80后”的他来说,放学回家直接从锅里挑面、抓枣馒头都是幸福感爆棚的时刻。不过,要说起最值得回味的“美食”,还是一碗大米粥。
小学四年级的冬天,发烧38摄氏度多的他躺在床上,浑身酸疼,咳嗽不止,仿佛被感冒抽走了全身的力气。“当时已经中午了,身上难受,想吃东西又吃不下,嗓子火辣辣地疼。”钱先生听着厨房里妈妈起火做饭的声音,心里一直在盘算,自己的“病号饭”究竟是什么?
不一会儿,一阵香味随着母亲的脚步飘了进来,来不及摘掉围裙,妈妈用毛巾垫着碗底,把一碗热腾腾的大米粥端到钱先生面前。
“当时鼻子只有一边通气,但是那香味就像认识路一样,直接钻进鼻子。”钱先生回忆,母亲当时并没有把粥递给他,而是一边用手摸了摸他的额头,一边放下碗,扶着他坐起来。
“把粥趁热喝了好好睡一觉就好了。”看着母亲关心的眼神,当时还是小孩儿的钱先生端起碗,大口喝了起来,可没喝几口就开始喘起了粗气。
“您忙别的吧,我缓缓,接着喝。”虽然很难受,十岁的小男孩还是想在母亲面前逞强。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母亲用围裙擦了擦手,坐在床边端起碗,一边吹着一边说:“你躺好,我喂你吧。”
时隔多年,钱先生仍清楚记得当时的场景,“那碗粥的味道停留在记忆里时时浮现,就觉得平时黏稠的大米粥是那么香甜,是我印象中喝过的最好喝的大米粥。”他说。
大米粥本来平淡无奇,如今为了控制碳水摄入,钱先生已经很少喝大米粥了。可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回家看望父母时,他还是会麻烦母亲熬点粥,回味小时候的味道。
一道学不会的丸子汤
对于如今的年轻人来说,点外卖是再寻常不过的事。点开外卖软件界面,麻辣烫、汉堡包、双拼饭……应有尽有,动动手指完成下单,就可以吃到热乎、可口的饭菜。大快朵颐虽然可以果腹,却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碳水的快乐、油盐的滋味,都差不多。”“70后”的孙女士说,小时候,物质条件没有现在这么丰富,上学时,老师告诉大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小时候家里的饭桌上,哪怕是一道炒豆芽,都能在父母手中变成难忘的美味。而最让她念念不忘的,是生病时父亲亲自下厨,给她做的鸡肉丸子汤。
“那时候鸡肉并不是顿顿能吃上的,而且这个菜费时费力,家里并不常做。”孙女士说,每次自己感冒发烧,在难受之余盼望的就是这份“奢侈”的病号饭。
把鸡胸肉细细捶打成泥,加入蛋清,再用调料五味调和,肉丸入锅飘起之时,香味就盖不住了。
“父亲亲自打丸子的场景我到现在还记着,我就在旁边帮他数着,一下、两下,一会儿一个丸子就做好了。”孙女士记得做这道菜时父亲专注的样子,而病榻上的她琢磨着即将到来的美味,似乎也好受了些,精神为之一振。
当味蕾被香醇的汤汁“唤醒”,齿间留着咀嚼肉丸的余味,孙女士的身心都会得到极大的宽慰。长大后,她不止一次向父亲讨教,想要把这道美味学到手。可是,多年的学习和尝试并没有帮孙女士找回曾经的味道。
“单纯看配料其实没有什么难的,调料比例、蛋清加入的火候我都一再请教,有时候还打电话申请父亲场外指导,可就是做不出父亲做的那个味儿。”她说。
如今,随着时代发展,鸡肉丸子汤不再是餐桌上的稀罕物。孩子生病时,孙女士也会亲手给儿子制作这道“保留”菜。看着孩子一边吃丸子一边咂摸汤汁滋味的样子,她仿佛寻到了当年的味道,父亲的味道。
“希望我做的鸡肉丸子汤也能给孩子留下一份记忆,虽然现在的孩子不缺嘴,但是父母的爱和关心不论经过几代人,多长时间都不会变。”她说。
一串“骗”来的糖葫芦
无论是“70后”、“80后”还是“90后”,吃过的病号饭都有共同的特点:稀缺、顺口、包含家人的关心和牵挂。每当那种特殊的味道来到齿间,总能勾起属于儿时的专属回忆。在“90后”张先生的记忆中,这份回忆属于姥爷,通过味蕾牵动记忆的是一串糖葫芦。
小时候上下学,小张总能在校门口看见姥爷的身影。老人当时已经70多岁了,每天都不会迟到。爷孙俩牵着手走在回家的路上,姥爷总会问:“今天上课怎么样?好好学习,我给你奖励。”姥爷平时生活很节俭,不讲究吃穿,可对于外孙子小张却特别大方,泡泡糖、麦丽素、无花果,不到十分钟的放学路,机灵的小张总能在姥爷这里讨到喜欢的零食。尤其到了冬天,走到卖糖葫芦和烤白薯的地方,小张都会故意凑到最前面,“引导”摊主发问:“小朋友,吃哪个?”
糖葫芦把子上琳琅满目,有山楂的、有橘子的,还有香蕉、猕猴桃的,看得小张直流口水。可每次姥爷都只给他买山楂的,还说:“糖葫芦就吃山楂的,那些都是糖包着水果,不如回家吃鲜水果。”
每次听见这样的话,小张都会做个鬼脸,故意生气地说:“山楂的最便宜,您还是不舍得花钱。”
有一次,小张感冒了,勉强吃过饭后吵着说难受。姥爷见状并没有多说,嘱咐他好好躺着就出门了。不一会儿,小张睡着了,等他醒来的时候,看到桌子上摆着一串糖葫芦,仔细一瞧,居然是猕猴桃的。
“您今天这么大方呀,这比山楂的贵多了。”看着姥爷,小张一边撒娇一边吃着糖葫芦,心里别提多美了。
这次生病似乎帮小张找到了“窍门”,病好后不久,他又馋了,干脆用热毛巾裹着头,跟姥爷说:“我又难受了,您再给我买一串去吧。”
当天,小张如愿再次吃到了“病号”糖葫芦,这样的“伎俩”在他的童年中一再奏效。如今,小张已经工作多年,想要吃糖葫芦,再也不用耍童年的花招了。可是,曾经牵着姥爷的手,一口咬下一个完整山楂的日子却再难寻觅。
“姥爷已经过世了,但是我每次吃糖葫芦的时候,都会想起他。那红红的山楂,永远是我们之间的纽带。”小张说。
这样的故事并非个例,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存在。一碗粥、一碗面、一个荷包蛋、一串糖葫芦,不同的味道背后是来自家人的深情和关爱。这些最“治愈”的食物通过味蕾抚慰病中的我们,成为记忆中无法忘却、时常追忆的味道。
当孩子长大,成为父母,你会不会也学着爸爸妈妈曾经的样子,给生病的孩子做一道独家秘制的美食呢?或者是买来平时不舍得让孩子吃的零食,让病中的宝贝尽享被爱满满包围的感觉。我想,这才是黄桃罐头再次走红的秘诀。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张骜制图吴薇
流程编辑: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