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广阔天地的丰收赞歌人民资讯
2023/7/26 来源:不详「本文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本报记者丁需学通讯员肖应辉王自行龚敬涵
刘山隐隐,汝水悠悠。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古老的郏县大地,秋风送爽,五谷飘香,在晨曦夕阳、鸟鸣虫唱铺就的万年安宁里,勾勒出一幅幅繁华、旖旎的画卷……
谈笑丰收事,金秋田野忙。丰收在望的广袤田野里,连绵青翠的蔬菜基地、硕果累累的山村果园、忙碌有序的农业产业企业……春华秋实无不映照着丰收的图景。
近年来,郏县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绿色农业发展扎实推进,高效种植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实力逐年攀升,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先后收获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示范县、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等殊荣。
绿色农业擘画新篇
9月15日,在位于薛店镇狮子口村的高标准农田万亩示范方里,纵横耸立的项目标志牌整齐划一,平整方正的农田里玉米穗大饱满……
在该示范方干事业的郏县润田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利峰介绍说,示范方基础设施完善,综合生产能力高,促进了示范方内农户增产增收,每亩平均节本增收元以上,仅前茬小麦一项今年就增收10余万元。
郏县是传统农业县、全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高产巩固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举措,为提升基础设施和生产能力,郏县在粮食生产核心区新修道路10.1万米、栽种防护林6.9万株,硬化沟渠1.1万米,修建桥涵座,新打灌溉井眼、整改提升灌溉井眼,新建蓄水池8座,新建输配电工程4.1万米,铺设地埋管1.7万米,改良土壤13.7万亩,实现旱能浇、涝能排。
该县加大技术和服务跟进力度,在技术培训、良种引进、化肥减量增效等技术上下功夫,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去年以来先后培训技术骨干20期人次、基地从业人员62场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万余份,并通过县域媒体推送各类服务信息。在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和时段,组织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指导服务团,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指导。组织市场监管局、农业执法大队等监管部门,对投入品专供点、农资经营店等农资市场,开展日常监管和春秋两季专项检查,规范基地投入品的销售和使用,实施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确保基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目前,该县已全面完成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生产基地各项工作任务,总面积达40万亩,分布在10个乡镇,辐射个行政村的户农户,引导企业认证绿色食品27个。
粮食安全“丰”景无限
走进堂街镇河里圈北张庄村,连片的花生已经成熟。“这里是堂街镇小麦、玉米、花生等粮食作物的主产区,近几年,县里对粮食种植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又不断推广应用大型农机具,再加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大面积种植粮食越来省心了。”郏县克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克峰说。
张克峰是北张庄村人,前几年,他与本村几名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机手出资万元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经营土地亩,托管土地面积1.3万亩。他们以农田机械化作业、农机具维修、农机信息咨询、农机新技术推广、农机跨区作业等开展服务,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仓廪实而民心安。近年来,该县积极宣传国家重粮抓粮政策,鼓励群众多种粮食、种好粮食,通过推广高产技术、发展农业机械、加大农田水利投资等措施,确保粮食稳产高产,助推乡村振兴。
农业要发展,农技推广是关键。该县积极推广玉米秸秆还田、深耕深松、配方施肥、精少量播种、化学除草、病虫统防统治等一系列高产稳产技术。大力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促进农药减量增效,提高抗风险能力,实现小麦统防统治35万余亩,占全县播种面积46.5万亩的75.3%。遴选科技示范主体70户,选聘技术指导员60余人包村联户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带动2.5万余户农民使用小麦高产栽培集成技术,实现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96%以上,良种入户率达98%以上。
该县不断推进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整县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目前全县拖拉机及配套机械达3.42万台,各种粮食作物收获机械台,种植业机械2.18万台,排灌机械1.94万台,田间管理机械台,农用航空器20台,农机总动力已达42.5万千瓦,注册备案农机专业合作社3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4家,全县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5%以上。
去年以来,郏县以广阔渠和北汝河城区橡胶坝水源为依托,积极推进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通过县、乡、村及社会各界筹集资金余万元,共整治河道11条总长公里,涉及9个乡镇个行政村,增加水面亩。郏县耕地66.5万亩,全县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达51.75万亩,约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5%。
据测算,今年全县46.5万亩夏粮实现总产19.万吨,平均单产.5公斤/亩,同比增长2.3%、2.2%。
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品牌
走进薛店镇吴村,映入人们眼帘的除丰收在望的玉米等粮食外,又多出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50多个蔬菜制种大棚连成一片,在秋日暖阳照射下,锃亮的大棚熠熠生辉,大棚内绿油油的西葫芦苗长势喜人。这些西葫芦种植大棚春季制种、秋季种菜,每亩产出优质西葫芦种子50斤,制种加上种菜收入,每亩产值达到2万元。吴村党支部书记吴浩锋说:“蔬菜基地今年才规划建设,现在给村民和村集体带来了明显的收益。”
悄然发生着美丽蝶变的吴村是该县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
该县按照“县抓重点、乡抓品牌、村抓特色”的要求,培育和发展红牛、蔬菜、烟叶等农业特色产业。
郏县红牛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入选首批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10.25亿元。郏县成功争取到省级郏县红牛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豫西南肉牛产业集群项目,有国家级郏县红牛保种及肉牛核心育种场1个,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共建成规模养殖场97个、养殖专业户户,发展散养户1余户,郏县红牛养殖业已成了群众的致富产业。
蔬菜产业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引擎。毗邻平顶山市区的堂街镇,每天供市区新鲜时令有机蔬菜就达10多吨。该镇王楼村种植大户周少锋流转土地亩,建设大棚座,种植上海青,每座蔬菜大棚每年种7茬,每亩纯收入1元。据统计,该县今年蔬菜种植面积达4.8万亩以上,新建成蔬菜大棚座,蔬菜产量达到17.6万吨。蔬菜产业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强,实现了量的飞跃到质的提升。薛店镇万亩胡萝卜蔬菜基地按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要求管理,打响地域品牌,基本占领了郑州、南宁、石家庄、北京、福州等地的胡萝卜市场,同时还远销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薛店镇太朴寨村的李勇选也成为远近闻名的“胡萝卜大王”。
“山儿西”烟是郏县地理标志产品,以其叶片肥厚、色泽金黄、油分适中、气味香醇驰名中外,是我国浓香型烤烟的代表。年全县共落实烟叶种植面积6.8万亩,烟叶产业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叶”。烟叶产业同时带动了乡村游,位于李口镇白龙庙村的郏县现代农业科技园形成了集科研、培训、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多功能烟叶产业科技园区,如今成为乡村旅游示范点。
荒山荒坡变成“金山银山”
金秋九月,该县眼明泉满山绿色,像一幅优美画图尽入眼帘。山上的鑫睿合果园呈现出一片丰收的景象,红彤彤的软籽石榴粉里带红,红里透亮,沉甸甸地压弯了枝条,黄澄澄的黄桃醇香甜润,令人垂涎。当前正是鑫睿合农业合作社最繁忙的时期,合作社的员工们忙着将采摘下来的石榴和黄桃分级包装、装箱……不少游客慕名前来采摘、购买。
今年46岁的吴新召是鑫睿合农业合作社负责人,望着满园的红石榴和黄桃,古铜色的脸上溢满自豪的神色。
年9月,返乡创业的吴新召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创办鑫睿合农业合作社,在白庙乡党委、政府支持下流转荒山薄地余亩,租赁大型挖掘机在石旮旯里挖出深坑,坑底填上农家肥,然后进行土壤回填,铺上供水管网,栽下石榴、蟠桃、黄桃、樱桃等果树苗。今年,他种植的石榴树已进入了盛果期,经过精心管理,科学施肥、及时疏花、旺条处理,石榴园中直径大于12厘米的石榴比比皆是,有的大石榴重1斤半以上。
“这几天订购石榴和黄桃的电话天天不停,来采摘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今年林果这块的收入有个小百十万元。”吴新召兴奋地说。
郏县眼明泉现已建成占地余亩的千亩果园示范基地。果园示范基地年经营总额达余万元,带动余人就业,40余名原建档立卡已脱贫户长期在果园务工,合作社每年为群众发放用工报酬和分红近万元。
荒山坡地有了经济效益,更有了生态效益。春天看花、秋天摘果,昔日荒草满坡的眼明泉如今郁郁葱葱,10多公里的柏油路环绕绿山间,来此休闲观光的群众移步换景,好不惬意舒适。
该县深入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将造林绿化与农民增收致富紧密结合,引进企业和发动群众利用荒山坡地种植生态林、经果林,该县今年全县新增造林5.1万亩,12万亩宜林荒山已绿化9.6万亩,昔日只长荒草的荒山逐渐变成了金山银山。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65万郏县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绘就了一幅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绚丽画卷,丰收的梦想照进现实,丰收的喜悦点亮未来,进而汇聚起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在今后的工作中,郏县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凝心聚力启新程、真抓实干开新局,在这块富饶美丽、钟灵毓秀的热土上,奋力谱写郏县高质量发展跨越赶超新篇章。”郏县县委书记王景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