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甜了张家湾700年种植史,成就北京

2023/11/30 来源:不详

在通州区张家湾,种植者许尚斌在葡萄地里待了大半辈子。他年轻时担任过张家湾葡萄协会会长,年纪大了仍在园区为各种新葡萄品种跑前跑后。与葡萄有关的记忆总是清晰,许尚斌记得,新旧世纪交汇前后,家乡的葡萄为两广地区送去来自北京的味道。他也曾见证,年通州张家湾葡萄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二十多年过去了,许尚斌创立的葡萄种植园区已是北京通州区最大的葡萄基地。张家湾葡萄。受访者供图种葡萄是件麻烦事5月上旬,在张家湾葡萄大观园,棚里的“红双味”和“贵妃玫瑰”刚刚成熟,占地亩的园区则在等待盛夏里最热闹的采摘季。大观园成立于二十年前,是通州区目前最大的葡萄种植基地。许尚斌是园区的创始人,与葡萄几乎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如今,黄桃、苹果,乃至不少来自南方的热带水果都已在园区占有一席之地,可在许尚斌看来,仍没有哪种水果管理起来比种葡萄更复杂,“秋天要让藤蔓下架入土,等春天还要把土扒开,为它们重新捆绑枝条。种葡萄,永远是事儿多、活儿多。”许尚斌的儿子许宝,眼见父亲为葡萄“鞍前马后”几十年,“葡萄生长的每一步、每一年,都要人去干预,不像其他果树那样,定植后能够自己慢慢长大。”每一株葡萄的顺利长大都离不开人的守护:花期中得掐枝打叶,长出果实了也顾不上雀跃,得赶紧人为“疏果”,等到葡萄挂满藤蔓了,谨防雀鸟来贪嘴。张家湾的葡萄很甜,但种葡萄确实辛苦。张家湾的葡萄不愁卖根据《通县志》记载,张家湾的葡萄始种于元朝,距今已超过年。而这些年能被称为“北京吐鲁番”,主要得益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张家湾镇葡萄产业的高速发展。张家湾有悠久的葡萄种植历史。受访者供图时间退回到约三十年前,当时的许尚斌还是张家湾镇农业科技站的站长。那时的口号他至今念念不忘,“讲的是‘服务首都,富裕农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确立,农户们知道了什么是市场效益。张家湾地区因为有种植葡萄的背景和历史,所以发展葡萄产业总能先人一步。”九十年代的中国大陆,南方鲜有葡萄种植,想尝鲜,人们得从港澳地区甚至国外进口,长时间的运输对葡萄果肉的硬度有很高的要求,“也就是现在很多南方地区所说的‘提子’,它也是葡萄的一种,只不过南方人沿用了香港人对于葡萄的称呼。”张家湾人不会忘记,产业兴盛期,这里的葡萄不仅服务首都消费者,也曾被运输到当时小镇人都不曾到过的两广地区。虽然镇上的葡萄从不愁卖,可由于品种单一,每年葡萄的上市期都集中在七八月份。为了引进新品种、延长葡萄上市期,年张家湾成立葡萄协会,许尚斌任葡萄协会会长,工作重心是引种和植保。到年,张家湾镇葡萄年上市量超过0万斤。40个葡萄品种正在陆续成熟年4月,许尚斌的通州葡萄大观园正式开园。近年来,随着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张家湾葡萄的种植面积经历了不可避免的缩减,但许尚斌父子仍在园区为葡萄忙碌。葡萄大观园内的品种一度达到多个,但很多品种后来悄无声息地消失了。淘汰的过程,是葡萄种植者的最大遗憾,“有的品种风味特别好,但产量过低;有的品种外观好看,却不抗病。有时候,甚至都不是品种问题,只是并不适宜在张家湾种植。”但总有风味佳、产量高、抗病能力强的品种能够慰藉种植者的心。如今葡萄大观园沉淀凝练了40个葡萄品种,也分别能在风味、颜色以及成熟时间上体现各自的特色。这俩月,许尚斌正忙着建立连栋温室,他说用不了多久,园区内八九成的葡萄都会挪入设施内种植,农活儿也会分散排开。“预计在今年雨季前就会完工,到时候棚里可以完成机械化作业,也更能减少多变的天气以及病虫害对葡萄的影响。”许尚斌话语间难掩一股兴奋劲儿。今年是通州葡萄大观园建园的第二十年,随着此后几个月里40个品种相继成熟,“北京吐鲁番”在这个夏天会更加热闹。新京报记者田杰雄编辑张树婧校对卢茜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68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