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捎给总书记江西省井冈山市神山村糍粑
2022/9/23 来源:不详痤疮北京哪家医院好 http://m.39.net/pf/a_9125685.html
走亲戚档案
年2月2日
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
总书记亲切的问候、温暖的鼓励、深情的嘱托一直深深烙印在我们神山村老乡的脑海里。“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数”,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新时代的新农民,请总书记放心,我将为建设美丽、幸福、富裕的新神山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今天的神山村已经变了模样,希望总书记再来看一看老区人民的幸福新生活。
——左香云
冬日的午后,天气还有些湿冷,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的神山村难得清静了下来。也只有到了这样的旅游淡季,左秀发一家才有时间合计接下来的“发展路子”。
这位年逾古稀的红军烈士后代说:“总书记来过我们家,不能把日子过得更好,自己都不好意思。”
如今,距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这个位于罗霄山脉深处的小村,已经过去5年多了。而老左一家养成的新习惯一直在坚持——“每晚必看新闻联播,就为了能多瞧瞧总书记。”左秀发笑着说。
神山村村貌
“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不能大而化之。”——习近平总书记在左秀发家给出的这把精准脱贫“金钥匙”,不仅让老左这一大家子迈出了多种经营的路子,也使得当年贫困发生率还有22%的神山村变为如今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万元的特色村。
那一年,总书记在左秀发家门前与乡亲们一起打糍粑的场景已经成为历史的定格。如今,新修的山路旁,脱贫后的村民用发自内心的微笑拼成的“笑脸墙”定格下神山村的幸福蝶变。
“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过越甜。”这是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在神山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小山村的大日子
“忘不了,这辈子都忘不了,总书记那么忙,还能到我们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与大家一起过小年,真是想都不敢想的大喜事!”回想起总书记到他家的那一幕,左秀发仍然很激动。
年2月2日,对神山村来说,是个大日子。那时,通往村的山路还很狭窄,加上连日的雨夹雪,十分湿滑。习近平总书记乘车辗转来到这个黄洋界脚下的小山村。
这天是农历腊月二十四,正是南方的小年,小村一派喜庆气氛。左秀发一家正和邻居们一起准备年货。习近平总书记一行走进了左家院子。看到大家忙着打糍粑,总书记笑着问:“咱们一起打,好吗?”
“总书记足足打了十几下,他还风趣地说可以锻炼身体,整个过程,我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当时就在总书记身旁的村民李宗吾说。
总书记还走进左家的竹制品加工间,一台全自动雕刻机引起了总书记的注意,总书记询问了机器的工作情况。左秀发的大儿子左香云随即打开电脑,发送设计图纸给机器,进行现场演示。
“竹子做茶叶罐很好,本来就是绿色的,装茶叶有竹子的清香。”总书记一边拿起茶叶罐,一边问道,“销售情况如何,主要卖到哪?”
“卖得还不错,主要通过电商销售。”左香云回答。
回想那一幕,左香云深有感触地说:“总书记当时问得特别仔细,对我们农民生产致富的事,关心到家了。”
他悄悄地告诉记者,“这之后,同款茶叶罐的销售就开始越来越火爆了。”
临走时,习近平总书记给左秀发的孙辈送上了装满文具和玩具的新书包,叮嘱孩子们好好学习。听说左家年后要改造房子,他还祝愿全家早日住上新房,生活越来越好。
井岗红神山茶基地
那一年冬天,神山村格外冷,但神山村村民却感觉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每家每户都在合计,如何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一家人撸起袖子加油干,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子。
左家更是不甘人后。左香云和父亲左秀发、母亲彭冬莲、妻子胡艳霞、弟弟左春仁一起商量,全家总动员办起了农家乐,还要把自家的竹制品、手工艺品升级为文创产品。
在左家门前,一个石臼、两个木杵、一大团糯米饭,引来一拨拨游客争相尝试。体验打糍粑,已是神山村的一项增收之道。
“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过越甜。”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上,左香云这样向记者概括小山村的美好生活。一个山里娃,走进了国家最高议事殿堂,这是中国式民主的最真实写照。
生活越过越甜的左家,没有忘记村里还有一些困难的乡亲。年底,村里准备再次评审低保户,左秀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家庭会议。
“大家一起算算,不要遮遮掩掩,看看一年到底收入多少?”老人严肃地说。这位红军小号手左桂林烈士的孙子,虽未见过爷爷,但红军后人的身份始终未忘。
“指标要给更困难的人家。”面对村干部递过来的表格,左秀发的答复斩钉截铁。
左秀发的选择,家里每个人都支持。老区人所认的道理很简单:“总书记来过我们家,我们家样样都得带个头。”
这些年,左家的生产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是住在山上,去城里打工,现在是住在城里,回山里工作。”左秀发的大儿媳胡艳霞感慨地说。为了让孩子上学方便,她和爱人左香云在城里买了房子,每天一早小两口“逆行”回到神山村,开始一天的忙碌。
而让她开心的还有大儿子考进了吉安市重点高中的“红一班”。
“你看,就是那个站在总书记身边,穿着红色衣服的少年。”胡艳霞指着墙上的照片对记者说,一脸的自豪。
当年那个对总书记送来的文具爱不释手的少年,一直深受鼓舞和激励。年即将迎来高考的他,定下的目标是“上高校”。
“孩子是家里的希望,也是国家的希望,盼他们今后都有出息。”胡艳霞说。
左秀发一家
山里人的好日子
“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蹚不过的河。心中有梦无难事,酸甜苦辣都是歌……”这首由彭夏英自编的山歌,唱出了一名农村妇女朴实的心里话。
彭夏英曾是村里日子过得最苦的女人。神山村是不折不扣的山旮旯,山多地少,交通闭塞,那时候,当地流传最广的话就是,“神山是个穷地方,有女莫嫁神山郎,走的是泥巴路,住的是土坯房。”
说起脱贫前的心酸往事,彭夏英感慨万千。她回忆说,3双筷子、3个碗、1箩谷子,这是当年结婚时,她和丈夫张成德的全部家当。
随着3个孩子渐渐长大,家里的老屋不够用,彭夏英跟丈夫决定在老屋旁新盖一间小房。夫妻俩白天下地,晚上打灯开山,用了整整一年才整出一块平地。好不容易新房盖好了,哪知一场大雨把房子的土坯墙浸湿,不久房子就塌了。
一年的心血加全部积蓄都化为乌有,夫妻俩欲哭无泪。
为了生计,当年村里家家户户都“靠山吃山”,上山砍竹子做竹筷。每天天不亮,彭夏英就和丈夫上山砍毛竹,夫妻俩常常被马蜂蜇得鼻青脸肿。筷子做好后,还得挑到山外去卖。
生活的磨难接踵而至。年,丈夫意外摔伤落下残疾;又过了几年,彭夏英在医院急救,做了一场大手术。因病致贫的一家,日子过得更加辛苦。
习近平在神山村深情地说:“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那天,总书记走进彭夏英家,一言一语,亲切关怀。彭夏英说:“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总书记来到家里做客,给我送来慰问和鼓励。”
在彭夏英家,总书记一间一间屋子察看,坐下来同夫妇俩算收入支出账,问家里种了什么、养了什么,吃穿住行还有什么困难和需求。
彭夏英准备了热气腾腾的米果请总书记品尝,“当时,我是发自内心地说,‘总书记给全国人民当家当得好,老百姓感到很幸福’。”总书记回应她,“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包括我在内,所有领导干部都是人民勤务员。”
彭夏英说“当时眼泪都要流出来了”。有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心中有梦”的彭夏英一步步过上了幸福生活,也是这样的好政策,激发了更多山乡妇女为生活奋斗,为人生追梦。
“我不想当贫困户,贫困户的小孩找对象都难。”彭夏英骨子里有着一股倔强的劲头,趁着乡村游热潮,开起了神山村第一家农家乐,兼卖笋干等土特产,如今还发展成了民宿。因为勤劳、诚信,客人络绎不绝,大家吃得好、住得下,纷纷点赞她是井冈山的“最美厨娘”。
彭夏英
“现在的政策好呀,只要肯干,吃穿肯定不愁。”彭夏英说。吃过苦的人懂得感恩,她很认真地对记者说她认准的道理,“党和政府只能扶持我们,不能扶养我们。”
如今最让彭夏英焦虑的大儿子的婚事已经办妥了,小儿子也跟着她操持起自家民宿的生意,一家人的日子温馨又和美。
彭夏英还一直珍藏着一张“登机牌”。这是她飞往北京领取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的留念,也是她平生第一次乘坐飞机的“凭据”。
“以前口袋里没钱,出门都是奢望。”如今,彭夏英不仅自己富了,还积极带动村民一起致富。“现在,坐车坐飞机都不是新鲜事了,村里人自己买的车就有几十辆,出山进山,想走就走。”她的言语里透着自豪。
在精准扶贫中,神山村所在的老区井冈山市创造出“红蓝黄”精准识别模式,织就细密的脱贫保障网,于年初率先宣布脱贫摘帽,成为中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
正是这样一个好时代,给了彭夏英人生出彩的机会。这些年,彭夏英陆续当选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人生舞台越来越大,干劲儿也越来越足,许多回头客说“彭大姐越来越年轻了”。
从深居大山到追梦人生,神山村的彭夏英们笃信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在脱贫致富奔小康之后,她们正以老区人的自信与自强,走在乡村振兴之路上。
神山村的神气劲
在神山村村委会里,一直滚动播放着习近平总书记那次到江西视察的新闻。
新闻中,神山村当年75岁的老支书彭水生激动地握住总书记的手说:“总书记真是我们的好领导,您那么远到我们这里来,这是我们的福气,是我们中国人民的福气。你呀,不错嘞!”
说完,老支书向总书记竖起了大拇指,围观的村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欢声笑语久久不息。习近平总书记右手紧紧握着老人家的手,左手轻拍他的手背,也开心地笑了。
这一幕正是“人民领袖爱人民,人民领袖人民爱”最生动的细节。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村党支部时,一边看规划、看簿册、看记录,一边详细询问村级组织建设和精准扶贫情况,希望村里一班人继续努力,团结带领乡亲们把村里的事办好。
这些年,神山村人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党委、政府的支持帮扶下,赓续红色血脉,撸起袖子加油干,日子越过越红火,神山村越来越有了神气劲。
神山村党群服务中心
最显眼的变化就是人丁越来越兴旺。前些年,神山人背井离乡,四处讨生活,常年在村的仅30余人。年春节,外出村民都返乡过年。老支书彭水生的儿子彭小华和妻子决定,这回不走了,就在家乡创业。
“过去也创业,养过娃娃鱼、竹鼠、山羊,跑过班车,开过店。最难的时候,到河里挑沙子卖。”回首过去,彭小华感触良多,“失败一次,就换一个从头再来,只想走出一条路。”
彭小华会养蜜蜂,可头几年忙于生计,照顾不周,20箱蜜蜂越养越少,最后只剩5箱。返乡后,彭小华有时间有精力,年把规模扩大到40箱,不仅卖蜂蜜,还卖蜂种,一年下来,收入很是可观。
因人因户施策,致富机会越来越多,让神山村越来越有吸引力。这几年,先后有多名年轻人从外面回到神山村创业。
产业让钱袋子鼓起来——
当地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按照“一户一亩茶竹果、一户一栋安居房、一户一个农家乐、一户一张保障网”的“四个一”方式推进产业扶贫,成立了黄桃、茶叶两个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黄桃亩、茶叶亩。村民可以获得土地租金、劳务佣金等收入。政府通过多种途径为每户贫困户筹措资金2.2万元入股到黄桃、茶叶合作社,每年按照不低于15%的比例分红。
旅游让大家真正富起来——
神山村距黄洋界景区只有10公里,距茅坪八角楼毛泽东同志旧居13公里。过去因交通不便,车辆很难进来。从年开始,政府投资,进村道路从3.5米拓宽到6米。与此同时,政府还实施安居扶贫,投入资金余万元,邀请建筑规划设计院为每一栋房屋量身定做改造方案。
年初,左香云和几个村民发起成立神山村旅游协会,他担任会长,任务很明确,统一分配客源,统一服务标准,统一配套设施,提升服务品质和活力。村里还建成了红军小道,将附近黄洋界、八角楼等红色景点与神山村连点成线、穿珠成链。
左香云说,现在自己每天需要不断地切换身份。“游客进村,我是讲解村庄变化的讲解员;游客购物,我是热情介绍土特产品的导购员;客人在农家乐用餐,我是系着围裙的服务员……”在左香云乐滋滋的讲述中,直观地体现着村民们忙碌又甜蜜的生活。
当然,让左香云最得意的,还是被井冈山多家红色教育基地聘为教员,“我要把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好,能讲好神山村的故事,也能讲出背后的道理。”
在全域旅游大格局下,如今神山村的村民实现了“老表当老板”的转变。经营农家乐、销售土特产、开办民宿以及提供旅游服务成为大家增收致富的可靠路径。
“以前是上山砍毛竹,下田种稻谷。现在是不上山、不种田,坐在家中能挣钱。”老乡们的这句顺口溜很形象。
青山绿水井冈红,神山村神奇不断。如今,神山村接待游客数由年的9.8万人次增加到30余万人次,还先后获得了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第七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
在村里走着走着,又来到了“著名”的景点——神山村村民“笑脸墙”。
“每张照片的背后,都是一段幸福的故事、感恩的故事。”一路陪记者采访的左香云若有所思地说。
记者手记
一个老区小山村巨变背后的“三个为什么”
“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将继续大力支持老区发展,让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在神山村,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深情地说。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对老区人民和老区建设念兹在兹,多次强调,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对江西革命老区和这块红色土地上的人民,总书记记挂在心。年3月,总书记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曾殷殷嘱托: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年2月,总书记的神山村之行,再次释放了这样一个强烈的信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让老区群众掉队;扶贫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这是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
五年之后,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意气风发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对于收看直播的神山村群众来说,这就是发生在他们身边可感知的变化、可触摸的幸福。总书记和山里人、天安门和神山村、国之大者和民之所盼,距离很近很近。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三个为什么”蕴藏着中国奇迹和成功的密码。而神山村的巨变,是阐释“三个为什么”极具说服力的微观例子。无论是左秀发一家、彭夏英一家,还是更多的神山村老表,他们的幸福蝶变,离不开总书记的领航掌舵,离不开党的创新理论的指导,离不开地方党政部门的积极有为,也离不开家家户户的努力奋斗。坚强核心引领,各方力量凝聚,中国的发展动力因此源源不断。
红色资源红色文化弥足珍贵,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脱贫致富后的神山村乡亲,找准了“红绿配”的特色发展之路,在振兴老区、振兴乡村的道路上走向更高远的目标。
“当时,总书记握着我的手,鼓励我要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彭夏英说,“我想告诉总书记,致富奔小康的梦想已经实现了,我们还要继续奔跑奋斗,过更幸福的日子。”
来源/中国妇女报(ID:fnb)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孙钱斌刘旭耿兴敏
责编/陈晓冰
审签/志飞
监制/席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