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北人小时候生病都吃黄桃罐头是喝药
2025/3/16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ks_bjzkbdfyy/
东北人在人群中的辨识度挺高,先别说一开口就能听出来,就单凭性格其他省份很少有如此大气、乐观、开朗的。你若有东北的朋友,相处时间久了会发现,除了冬天喜欢去三亚,他们身上还有另一个特征:生病的时候爱吃黄桃罐头。
在网剧《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里有一幕,由陈昊宇饰演的东北医院里,被问到想吃什么时,一脸兴奋地说:“我想吃罐头”。弹幕中有朋友发“黄桃罐头包治百病”,是确认过细节了。
东北娃的黄桃罐头之恋
几乎每个人童年时都会有一个特别馋的阶段,不像如今的孩子想要什么都能得到满足,千禧年前出生的人因物质不充裕,童年时总有几种特别爱吃、又难得吃到的食物,比如肉松面包上面的肉松、冰淇淋的脆皮、加火腿肠的方便面……而黄桃罐头就是东北人童年时期不可多得的美味,吃一次甚至比吃上红烧肉更开心。
如今超市里的水果罐头五花八门,瓶子也造型各异,而那个时候的黄桃罐头没这么多花里胡哨的,就装在透明的玻璃瓶子里,小瓶一般是圆柱形,大瓶底小腰粗,感觉能装下好多。标签只贴小小的一块,黄澄澄的果肉泡在糖水中就是最好的视觉诱惑,再无需多余的广告。
在过去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水果罐头的地位毫不逊于今天的保健品。家里有人生病了,用红色的网兜拎几瓶罐头去探望就是最好的慰问。网兜挂在自行车的车把上,一路玻璃瓶撞得“叮当”作响,孩子不懂事很是兴奋,去看望病人就意味着有罐头吃。
不过特定场景还是小孩自己生病的时候。相比起来,广东小孩身体哪里不舒服都会瞒着家里,因为被家人知道了铁定要被拉去灌凉茶,苦不堪言。而东北小孩不仅不害怕生病,甚至有时还盼着得病。生病不仅意味着可以不用去上学,家长此时还会变魔术般拿出一瓶黄桃罐头,或是橘子罐头作为低配版的替代,乖乖喝下那些苦药就能有罐头吃。以至于有人说,感冒发烧都不用吃药,只要吃两瓶黄桃罐头就好了,至今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除了生病,东北民间还有传言,每逢闰四月,妈妈要给女儿买黄桃罐头,婆婆也要给媳妇买黄桃罐头。这个是比较中规中矩的传说,离谱的有闰五月夫妻要一起吃一瓶桃罐头,或清明节要吃桃罐头,也不知道是哪里传出来的。过年的时候,东北人会把黄桃罐头端上年夜饭的餐桌,用来哄小孩或饭后解油腻,就连中考高考甚至考驾照前,也有东北人会吃几块桃罐头。
而且,罐头吃完以后,玻璃瓶子是绝对不能扔的,小的用来装白糖,大的用来装酸菜,家家户户都有几个。
为什么东北人那么爱吃罐头?
过去交通不便、物资匮乏,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在冬季时,有钱也难买到新鲜水果,而靠罐头长时间保存的水果,它们曾经陪东北人度过了一个个漫长又寒冷的冬天。加上那时人们习惯把罐头当作走亲访友、探病等特殊场合的礼品,让人形成一种特殊的情结。即便到了今天,想吃什么南方水果都可以通过快递和物流运到,但记忆中还是罐头最美味。
另外,老一辈人认为杨梅罐头有“扬眉吐气”的寓意,黄桃罐头则有“逃”的寓意,所以生病送黄桃罐头有逃过病痛、逃过一劫的寓意。
为什么偏偏是黄桃?
黄桃本身不易储存,而且口感偏酸,果肉中富含胡萝卜素所以呈现出金黄的颜色,用来做罐头能很好地保持其形态、颜色和口感,加了糖水的黄桃变得酸酸甜甜,味道比新鲜的还要好。像苹果、梨之类的水果削皮后颜色很快就会发生变化,黄桃不会,所以用黄桃来做罐头再适合不过了。
最后,要科普的是,许多人认为水果罐头是添加了大量的防腐剂才能保鲜,其实水果罐头靠的是杀菌密封保存,不需要添加防腐剂,当然添加了很多糖是事实。黄桃从树上采摘到制成罐头的时间一般不超过7个小时,比水果店里放了好几天的水果不知要新鲜多少倍,所以尽管放心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