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故事施林娇十八洞村苗家阿妹的诗和
2022/11/18 来源:不详儿童白癜风的早期症状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50210/4576913.html
选择北上广,还是家乡小镇?无数青年都面临着这样的选择。 “阿婆说今天家里来客人,让我烧点柴火炒腊肉招待他们。#美食#农村#十八洞村”这条
湘西十八洞娇娇的抖音视频,吸引了4.6万人观看,条评论。可别小看这些视频,通过其对十八洞村特色农产品的“精准”营销,腊肉、山泉水、猕猴桃、苗绣……这些十八洞村因地制宜的“当家产业”走出大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喜爱。十八洞村苗家阿妹施林娇在直播。本人供图
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首倡地”。近7年来,在当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村民们按照总书记指示“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逐渐告别过去看天吃饭的日子,猕猴桃种植、乡村旅游等一个个扶贫产业逐渐发展起来,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由年的元增加到元,全村30名大龄男青年成功“脱贫”又“脱单”,十八洞的“鸟儿回来了、鱼儿回来了、虫儿回来了、打工的人回来了、外面的人回来了”。 施林娇就是“回来”队伍中的一员。她是土生土长的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人。年初,24岁的她离开热闹的都市,决定返乡创业。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十八洞村,她和小伙伴们做起了网络直播,展示当地的风景、美食、服饰、民俗、建筑、苗绣和苗家人干农活、上山砍柴等生活趣事,目前已有近10万“粉丝”。他们还“直播带货”,帮助村民销售各类土特产品。 施林娇用自己的选择证明:在家门口,同样有梦可栖,也会有诗和远方!
榜样家书
亲爱的“粉丝”们: 我的朋友,满心的喜悦止不住想和你们分享。不知道你们最近有没有看我的直播呢?今天,我不和你们分享十八洞村的风土人情,也不唱苗歌,只想把我的故事讲给你们听。 我是土生土长的苗家阿妹,出生在十八洞村。十八洞村位于武陵山脉的腹地,青山绿水是她的容颜,但贫穷也一度是她的底色。几百年来,山高路险、交通闭塞,我们村穷得叮当响。那时候,我们村没有公路,汽车进不了村,一头猪要五六个壮汉往外抬。进出村子,顶多骑个摩托车。路是砂石铺的,一不小心就会翻车,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有女莫嫁十八洞,一年四季吃野菜,山高沟深路难走,嫁去后悔一辈子。”几百人的村子,娶不上媳妇的光棍汉,一数几十人,很多年轻人都跑出去打工,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和孩子。
施林娇和小伙伴们在直播插秧。本人供图 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一起背着背篓,背篓里装着衣服、书本,去村里上小学,能上学是幸福的,因为有很多孩子家里穷到念不起书。那时候,我有一个梦想,想做一名歌星。我一直盼望着自己能够走出深山苗寨,去往更大的世界追寻年轻的梦想。这个梦想对于我来说是多么奢侈啊,我们都觉得与全面小康的距离是那么遥不可及。现在,看着焕然一新的十八洞村,我竟有些恍惚! 我一直记得,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跋山涉水来到了我们大山深处的湘西苗寨,看望十八洞村的乡亲们。那一天,我们都很兴奋、激动!我们知道,总书记从来没有忘记过我们。总书记在这里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我们决心牢记总书记嘱托,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我们的新生活。十八洞村动起来了!村支部成了精准脱贫的“主心骨”,产业拓宽了增收致富的“快车道”,“互助五兴”基层治理新模式激发了党员群众的“源动力”。 精准扶贫的号角催生了十八洞村的蝶变,我就是其中的经历者,更是受益人。年我参加高考。在艺考时,家里发生了变故,让条件本来就不好的我们家雪上加霜。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母亲没有放弃,硬撑着供我们几个姐妹读书。靠着国家助学贷款,我在浙江音乐学院完成了4年的学习,年我大学毕业后,在外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这份工作很安稳,收入也不低。可是我的心里牵挂的还是我的深山苗寨,思念的还是十八洞村的亲人。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决定辞职返乡创业,为家乡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回乡做什么呢?我和村里另外两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施志春、施康把目光聚焦在短视频拍摄上,经过调研学习,我们决定依靠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把十八洞村的声音传播得更广。我们三个一拍即合:施志春负责策划,施康负责视频拍摄和制作,而我负责出镜直播。我们称呼自己“三小施”,通过制作视频和网络直播,向外展示了十八洞的变化:村里以前全是泥巴路,现在都是青石板、沥青路,建起了黄桃基地、猕猴桃基地、山泉水厂,村民还享受产业分红。现在,我和三个小伙伴正在视频直播展示十八洞的风景、美食、服饰、民俗、建筑、苗绣和苗家人干农活、上山砍柴等生活趣事,在一家直播平台已经有了10万“粉丝”。我们还有了自己的电商渠道,以“直播带货”的形式帮助村民销售土特产品。 如今的十八洞早已不是曾经的十八洞了!村里游客多了,农家乐开起来了,猕猴桃产业分红了,山泉水可以卖钱了,乡亲们腰包鼓起来了……身为十八洞的村民,我感到满满的幸福和无比的自豪,而我更感谢的是和我们一起奋斗着的乡亲们和不曾忘记我们的国家。我也相信十八洞的父老乡亲和14亿中国人民,日子会越过越好,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大步向前!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我坚信自己的选择!相信我们青年一代一定可以给十八洞村注入年轻的活力,在全面小康的大道上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施林娇 年6月18日
记者手记
在十八洞村,听着施林娇的讲述,走进升级改造后的村小学和卫生室,新建的村级游客服务中心、村级电商服务站、苗寨特色产品店、村级金融服务站和村级民族文化展示中心……时时处处感到环境美了,生活好了,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户户用上了放心电。基础设施的完善,村舍环境的改善,让人感到,一种蓬勃的朝气和生命力迎面而来。 这种生命力,源于“扶贫扶根、思想先行”,源于党建引领,源于产业扶贫。采访中,从苗绣织锦专业合作社的石顺莲,到金兰土蜂蜜合作社的吴满金,大家都是在“造血”中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脑袋活了,干劲足了,靠“因地制宜的当家产业”过上了好日子。从过去“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修路、盖房子、发展产业等都巴不得上面的人来搞,甚至建公共设施,还有个别人出来横加阻止,到现在,在工作队及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大伙儿努力改写了过去“村合心不合”的历史,脱贫致富信心大、劲头强、愿望足。 记者在采访中听说,几年前因不准电杆架在自己田里而“大闹村部”的施六金,如今村里要修建停车场,他主动无偿让出1亩多地。施林娇告诉记者,如今村道拓宽,材料和设备由工作队筹措,投工投劳全部由村民们出。六年来,乡亲们参加村内各种公共建设累计自愿投工投劳余个。
施林娇在做直播。本人供图
正如施林娇自己说的,“打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升级版’,幸福感、获得感,都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正值青春,就该放手一搏,做自己想做的事。”循着那一束向上的光,勇敢自信地向前奔跑。大胆地向往,不倦地思索,义无反顾地前进,这才是青春最美的模样! 北上广也好,家乡小镇也好,只要瞄准发展方向,肯奋斗,肯吃苦,诗和远方就在家乡。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