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吃饭妈,我吃饱了吗

2023/11/8 来源:不详

-1-有一种没吃饱,是妈妈觉得你没吃饱这是一件很有意思但真实的事情,饭桌上孩子问妈妈,“妈,我吃饱了吗?”第一次听到的时候觉得很好笑,妈妈觉得你有没有吃饱究竟意味着什么?这里我们不是谈育儿行为。而是就着吃饭这件事说开来,什么是吃饱了,你真的会吃饭吗?在开启阅读《学会吃饭》这本书时,是带着玩笑观望的态度的,通过作者的娓娓道来,发觉了吃饭理念中的种种误区。误区一:什么才是真的浪费食物?儿时吃饭一旦要剩饭,就会被家人说,不准浪费,非洲儿童都没有饭吃。所以一直以为没有把饭吃完就是浪费,即使已经肚皮滚滚,依然秉着不浪费的原则,把剩下的都吃光。想想现在的食量惊人,也都是这种理念的指引吧。从科学的眼光出发,吃过量无疑会把胃撑得更大,越吃越多,人也会越来越胖。这哪里是在节省食物呢?换一个思路想想,如果饱了就不再进食,把多做出来的食物剩下,那日复一日,家里做的饭就会少了,这才是为非洲儿童节省食物。误区二:意志力一直都有吗?夏日炎炎,有很多女生中饭会选择轻食,既健康热量又低。会发现中午很容易做到,晚上会难抵抗住美食的诱惑,犯一些“错误”。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意志力是有限的。当意志力强大时,就会自律,而到了晚上,身体疲惫,意志力也同样会衰弱。所以不要苛责自己要如何如何,如果没做到就会愧疚,不安,有负罪感。吃饭本身是美好的决定,每天要做二百到三百个关于吃的决定,并不是每个决定都赶上意志力强大的时候,也或者把意志力用在你更想做到的事情上。要接受自己的内在意愿,接受半夜里偷偷吃些东西,这些都是人之常情。越是对自己苛责,才会持续犯错,放松心态,会让你有些意外的惊喜。-2-培养内在的美食家,而不是内在的警察部队”对于吃饭饮食,每个人内在都住着“警察部队”,反而更应该住着“美食家”。打开味蕾更挑剔的吃东西,更美好的尝味道,而不是动不动就苛责自己哪里没有做到。真正的吃饭享受美味,是要打破这种负罪感,打破儿时理念的教育,还有社交带来的压力饮食。我们为什么对一些食物情有独钟呢?追其根源是儿时感受到的妈妈爱的表达,每次吃某些食物的时候,就会感受到爱和温暖。比如我爱吃水饺,黄桃和果冻,没来由的就是喜欢,追其原因都与过往的经历有关系的。在我的家乡常说“上车饺子下车面”,所以每次我要离开家的时候,妈妈都会给我包饺子煮饺子吃,这是妈妈的祝福。黄桃和果冻都是我生病时,妈妈常给我买的,让我开心一下,减少病痛的折磨。带着这样的回忆和经历吃食物时,又何须负罪和苛责呢,这是一件多美好的事情。培养正念饮食的习惯,感受自己,而不是惩罚自己《学会吃饭》这本书的理念和我的价值观高度一致。吃饭不只是为了解决生理饥饿感,更重要的是有爱的感受自己,察觉当下的吃东西。打开感知力,不要靠意志力,也不要节制饮食,培养正念饮食习惯。正念这个概念是源于佛教,是当下很流行的词汇,意思是有目的的、有意识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65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