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子祠镇将振兴的诗篇写在汨罗江畔

2023/3/20 来源:不详

01:30

文/图/视频/李若炜郭星宇姜开林

汨罗江北,洞庭湖畔,龙舟鼓点声声入耳,粽叶裹米阵阵飘香。江河过境,青山环绕,汨罗市北的屈子祠镇名山渡车水马龙,河滩洲草碧牛肥。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曾在此行吟求索,写下千古绝唱投江殉国;千年文化传唱至今,后人用悠悠粽香守护名祠巍巍,在汨罗河畔写下发展的诗篇。

屈子祠。

近年,屈子祠镇依托屈原文化、湘楚文化、端午习俗等历史底蕴,坚持“文化名镇、旅游旺镇、经济强镇”的“三位一体”发展战略,着重开发屈子祠与屈子文化园等旅游资源,打造楚韵粽香小镇。

集镇全貌。

茶叶馥郁飘香,茶园春色如画。从空中俯瞰小镇,天蓝水碧茶叶青,了然一幅人和景明的田园画卷。屈子祠镇茶叶种植由来已久,出产的龙舟毛尖、红碎茶、花茶、黑茶等茶叶远近闻名。目前全镇镇域茶叶种植面积1万余亩,年产茶叶余吨,年产值近1亿元。

茶园。

品茶煮酒之外,屈子祠人还发展水果、坚果特色产业种植。立足地区自然环境,当地逐渐把土地向种养大户、优势产业集中,提高产业经营规模。徽山村的泡桐、范家园村碧根果、金山村的猕猴桃、双楚村的黄桃、新茶村的樱花园……累累果实挂满枝头,百姓喜不自胜。

金山村猕猴桃基地。

巍巍屈子祠,十里粽飘香。作为甜酒、粽子及其他糯米食品制造的原材料,屈子祠的水稻糯稻极具特色。目前在范家园、屈原、新义三村发展糯稻种植亩,建成了集中连片的规模化、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五月播种,引用天然水源灌溉,屈子祠镇的稻田沿着国道铺散开来、连接天地,如梦似画。

高标准农田。

汨罗江岸抛粽祭魂,如今粽子不仅是当地的特色产品,更是地区的文化烙印。小镇不断推进粽子产业园建设,引进优秀龙头企业,培育粽子家庭作坊,逐步形成制作规模。目前全镇拥有15种粽子品类,年产量达余吨,产值万元。“汨罗粽子”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成为经典品牌,深受消费者喜爱。

汨罗粽子。

作为“屈子故乡,龙舟故里”,端午时节,龙舟竞渡也成为当地不变的文化传统。近年来,屈子祠镇依靠多届龙舟赛事,稳步壮大龙舟产业,形成以龙舟制造业、龙舟文化展示基地、龙舟文化旅游、龙舟竞渡中心为支撑的龙舟产业链。目前全镇龙舟制造厂19家,年生产龙舟条,年产值1.2亿元,产品行销全国各地,甚至走出国门,远销东南亚地区。

龙舟制造。

“不访屈子,不算到汨”。无数游人来到汨罗,只为一睹屈子祠的风韵。作为清代古建筑,屈子祠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素有“天下第一祠”之称。屈子祠坐北朝南,三座大门古色古香,门楼上13幅屈原浮雕栩栩如生,由大门进入,三进三厅,十四耳房,过道墙壁上镌刻着后人凭吊屈原的诗文词赋,来至后殿,屈原铜像矗立与此,神采感人,形象威严。

屈子书院。

以屈原精神为载体,屈子文化园发展出文化研究、民俗展示、休闲娱乐等多元旅游项目。作为新兴文化园与经济新引擎,其中的“端午人家”安置房工程,因其“小簇散落,清冷无序”的建筑风格,孕育出独特烟火气的社区氛围,独受游客青睐。

屈子文化园。

端午人家。

在范家园村,这里民风淳朴,村民安居乐业。不仅村容村貌靓丽,村民自发参与形成村域环境卫生的常态化保洁,完成村部文化广场、党建文化阵地、文明实践站、红色书屋等建设,打造3个秀美屋场;文化氛围也十分浓厚,威风鼓队、志愿者舞蹈队丰富百姓业余生活,各色志愿活动充实着百姓的精神生活,共有在册志愿者多人,志愿服务遍布全村。

乡村美景。

“抓好党建促振兴”,党建是屈子祠镇的乡村振兴重要抓手。通过扎实党员教育,提高党员思想理论素养;以“四亮”主题活动,在亮旗帜、亮规矩、亮身份、亮形象中进一步强化党建引擎,凝聚发展动能;为凝聚乡村振兴力量,创新入党积极分子积分管理制度,调动人员积极性。红色的党旗飘扬,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屈原酒生态酿酒园。

千年之前,屈子临江赋诗以表爱国之心;千百年后,今人泛舟江畔凭吊屈子忠魂。奔流着的汨罗江,如同一根纽带,连接着历史与现在。未来,屈子祠镇将以打造“粽香小镇”品牌为发展目标,紧跟乡村振兴大旗,继续推进文化旅游与特色产业融合,走向增收致富之路,走出屈子楚韵流芳。

(一审:马俊达二审:王立三三审:刘建光)

[责编:马俊达]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39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