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场用5G留乡愁文创客扎根当村民

2023/3/20 来源:不详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蔡甸区大集街道

地处蔡甸东部,紧邻中心城区,濒临后官湖,面积7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10万人。

当下,利用原有村湾、山水、文化等资源,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和文旅产业,推进三产融合,布局网红经济、演艺体验、音乐动漫、文化创意等新业态,以花博汇、黄虎文创村为代表的文旅项目,打造集花卉旅游观光、创意农业体验、田园养生度假、研学实践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旅产业发展格局,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乡野度假的“慢生活”,成为省内及武汉市民休闲度假热门打卡地,大集街道也正借助文旅农深度融合,解锁乡村振兴“密码”。

□长江日报记者袁满张衡通讯员周雄黄飞雪肖潇

6月26日,天气晴好。花博汇景区,一顶顶五颜六色的帐篷点缀在花海中。不远处,拥有多年历史的古戏台上,皮影戏、湖北大鼓、楚剧等正轮番上演。黄虎文创村内,市民们正跟随文创客们,煮茶制琴、插花练武,体验田园牧歌慢生活……

以花博汇为龙头,打造黄虎文化创意村、俞家垸火龙果采摘园等项目,是蔡甸大集街道由工业、房地产业转型为现代服务业和文旅产业的一个缩影。网红经济、演艺体验、音乐动漫、文化创意等新业态在这里生根,市民在田园间感受慢生活,青年创业者、文化创客在这里逐梦,村民们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地、乡村生活向往地、乡野文化目的地、创新创业理想地,让转型之路越走越宽。”6月27日,大集街道党工委书记张飞走进长江日报“街力赛”直播间,讲述从文旅产业“大有可为”到乡村振兴“大有作为”的故事。

■用5G留乡愁

老村湾变身“网红小镇”

6月17日上午9时,67岁家住武汉经济开发区的龙文安与老伴开车20分钟到达花博汇景区,穿过四季花海,前往市民农场。

市民农场的30亩土地被分割成一个个小地块,标识牌上写着“户主”的号码。龙文安承租了一片面积30平方米的田地,种植了南瓜、丝瓜、红薯等蔬菜瓜果。花了两个小时,夫妻俩采摘了满满两袋,可满足全家5口人三天的蔬菜消耗。

龙文安告诉长江日报记者,田园生活是他和妻子退休后所向往的,既可以吃上自己种植的健康蔬菜,还在劳作中锻炼了身体。项目运营方提供了60多种蔬菜瓜果种苗供他们选择。

全家人通过5G智慧农业技术可以居家“云种菜”:在线看田、远程浇水、一键采摘、送菜到家都能通过手机完成。

在这里,除了可以体验现实版的“开心农场”,在田园小憩露营基地里,10间林下野奢帐篷配备了户外露营烧烤、无动力游乐,广受年轻人及遛娃家长的追捧。花博汇已入选湖北十大热门露营地,开园至今,累计接待游客近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0亿元。

也许没有人知道,这个市民家门口的“网红打卡地”,5年前,其所在的天星村及周边村湾道路狭窄,村容村貌较为破败。

在武汉实施“三乡工程”推动下,花博汇落户大集街天星村。在保留原有村湾、农田、水系、树木基础上,维持乡村原始肌理,对村里的闲置农房进行个性化改造升级。同年10月,花博汇一期对外开放,花域面积超26万平方米。

年4月,花博汇二期建设启动,开发了市民农园、田园小憩露营基地、呀诺达丛林乐园、亲水船屋、百花书屋等特色文旅农体验项目,市民可来体验回归自然、乡野度假的“慢生活”。

“擦亮‘花博汇’文旅品牌,打造武汉都市田园综合体,加快推进二期、三期建设,与集镇区域连接成片。”张飞表示,以景区带动集镇的餐饮住宿零售等服务业的发展,以集镇承载景区迸发的旅游市场需求,两者将最大限度达到融合发展、相得益彰的效果。

■文创客集聚

产业有“颜”更有“值”

走进花博汇佛洛伊鲜花小镇一家名为“花园里”的店铺,47岁的店主周波正坐在二楼露台的休闲椅上,桌前摆放着一壶才泡不久的桂花乌龙茶。

就在景区正式对外营业的那一年,在市区开影楼的他在一次选外景时结缘花博汇。周波一见钟情,在武汉适合拍外景的地方不少,但一年四季都有成片花海的地方不多。

农民闲置楼,成了周波二次创业的“转型楼”。周波创办的鲜花主题休闲娱乐小店里,茉莉花茶、玫瑰花茶等一系列产品进了菜单。他说,花茶里的花多为景区里种植采摘,由景区免费供应,游客们一年四季都能在此体验到最新鲜的花茶。

鲜花小镇里喝花茶,品尝最纯正的蔡甸当地美食,大集包子、蔡甸藕汤、蔡甸牛肉面都成了店里的招牌菜。

同样在大集创业的还有33岁的段立峰。毕业于湖北美院漆艺专业的小段,是首批入驻黄虎村“悠悠山房”的文化创客之一。段立峰告诉记者,他很享受独自一人关在工作室里制作古琴、修复漆器的过程,也乐于和村湾里的小朋友讲述中国漆艺文化的历史。

来到大集,除了打卡花博汇,还可以悠游后官湖畔,沿80余公里绿道骑行;到黄虎文创村,跟随文化创客们体验古琴、漆艺、花艺、布艺和茶艺;到陆海空国防教育基地,感受峥嵘岁月体验军旅生活;到俞家垸子,采摘独特品种火龙果、黄桃、赣橙,体验农家野趣;到龙泉村伏牛山,探寻远古生物化石的踪迹……

回忆起产业转型之路,张飞表示,3年,随着天鹅湖大道和知音湖大道相继建成,街道内工业和房地产业步入高速发展期。“但我们清醒认识到,山水相依、城景相融、自然和文化禀赋交织、交通便捷,才是大集的优势与宝贵财富,文旅产业大有可为。”

守好“绿色家底”,发挥蔡甸嵩阳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动作用,大集街道适时由工业、房地产业向现代服务业和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如何让文旅产业有“颜”更有“值”?关键在于人。

大集街道通过盘活、赋能、融合等方式,以天鹅湖大道和知音湖大道为发展主轴,沿途布局网红经济、演艺体验、音乐动漫、文化创意等新业态,吸引返乡青年、文化创客等集聚发展。通过导入市区和社会资源,采用“政企结合、市场主导”的投入运营机制,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制定创业能人、文创企业等落户贴租、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保姆式服务。

目前,花博汇项目吸引市民、回乡能人和企业家余人前来创业,集聚了收藏品展卖、陶艺、文创、水吧、咖啡、民宿、网红等业态。黄虎村“悠悠山房”成了艺术大师、匠人们聚集“文艺部落”,20余位“文创客”在此设立茶艺、古琴制作、花艺、陶艺、武术等工作室,40余家文创企业落户村湾。

■共享文旅“红利”

村民生活“既美且富”

58岁的陈小红是大集西湾村人,现在是花博汇景区农艺师,负责照料市民农场、采摘园、蔬菜大棚约20亩田地,每月有近元工资。除了工资,她家10亩土地流转后,一年还可获得多元租金。

“以前自己种地,现在当农艺师,每月公司都会进行农技培训,指导不同种类蔬菜的种植,以及现代化智慧农业设备的运用。”陈小红说道。

花博汇员工里有多位像陈小红这样来自周边村湾的村民,他们在这里从事花卉种植、清扫保洁、餐饮服务等工作,年人均增收4万元以上。

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乡村赋能、“造血”,美丽乡村通过文化旅游,重新焕发全新的生机和魅力。

近三年来,大集街道新建还建房余万平方米,分配房屋余套,0余户村民住进了电梯楼房;而黄虎、俞家垸、西湾等十余村湾经过改造,老旧村湾化身为白墙黛瓦、绿树掩映、鸡犬相闻的美丽村落,不仅为游客提供文旅新体验,给村民就业及生活方式也带来了新变化。

“悠悠山房”内传出悠悠琴声,武汉大学古琴文化研究所张佑堃老师在这里开办了一间音乐课堂,专门讲授古琴律学,为音乐爱好者及附近村民普及音乐知识;80后画家林一蓓指导黄虎村村民们在扇子上作画。村民们画得认真,林一蓓教得仔细,不一会儿,栩栩如生的画面跃然于一幅幅扇面上……

村民姚丽说:“当初村里组织人去学扇画,很多人这辈子连画笔都没握过。”不过,当有学员学会了扇画技巧,并且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播获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39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