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姜全到贵州指

2023/7/30 来源:不详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约花多少钱啊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41108/4513569.html

5月13日至5月14日,在省农科院果树所的邀请下,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北京林业果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姜全一行来到贵州,在贵阳市花溪区、铜仁市玉屏自治县调研桃产业,根据产业当前发展情况和面临的问题给出了许多指导意见和解决办法。   调研指导过程中,姜全首席指出,贵州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广具有山地特色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是突破口。山地特色农机生产应该如何逐步推进?姜首席从调整树形树势、科学用草用肥、科研生产合作等方面给出了专业建议,为贵州水果产业提质增效、切实推动农业现代化带来了全新的、更加高效的方案。为此,贵州日报天眼新闻将其梳理呈现,以期为产业决策者、生产者提供智力支持。本期推出《技术篇:逐步推进山地特色农业机械化生产》。

姜全首席一行在玉屏自治县调研指导。

当下,玉屏自治县的黄桃产业正遭遇十分严峻的挑战。   由于花期持续低温降雨,授粉不良,造成大量落花落果,减产严重。   亚鱼乡沙子坳、皂角坪街道翁阳村、朱家场混寨村……5月13日至14日,姜全首席一行走访了玉屏自治县主要黄桃产区的多个基地,所到之处皆是惨淡,即使是管护得最好的果园,树上的果实也稀稀拉拉的。   “之前还看得到枝条上有很多幼果的,我还想着是因为管得好受灾没那么严重,但是后面一直落果,有没有办法让这些果子不掉呢?”皂角坪街道翁阳村黄桃基地负责人夏开金十分焦虑,希望姜全首席能够传授一些技术,帮助保住今年的产量。   姜首席摘下一个果实从中间破开,露出了果核,“你们看,这个果核里是没有种子的,营养没办法输送,这是‘假怀孕’、假坐果。这就是为什么前面看着幼果多,但最后都掉了的原因。”姜首席告诉大家,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尽量通过农业保险来减少种植户的损失。

由于授粉不良,挂果的果实中并没有果核,造成大量落果。

姜首席强调,农业生产中自然灾害是难以避免的。种桃子,条件差的地方十年六收,条件好的地方十年九收,总不会年年丰产事事圆满。对待受灾千万不要过于恐慌,更不能因为一年没有收益就放弃管理放弃产业。科研人员研究推广生产技术,就是要把劣变成优势,把坏事变成好事。   对于玉屏自治县来说,今年黄桃产业受灾减产是坏事。但是后面采果销售的工作量减少了,就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果园管护工作,为来年的丰产打基础,坏事也就变成好事了。玉屏还可以选择一些果园进行机械化生产的改造调整,打造示范点。如果机械化生产能够从这里起步,逐渐推广到全县、全省应用,那就变成整个贵州水果产业的大好事了。

不同株行距的果树种植效果,左边为开心型,右边是Y字型。

把株行距从3m×4m调为2m×6m!

每亩地里果树数量没变,效益却能翻几倍

在贵州推广机械化生产,最大的难题并不是地形限制,而是发展观念和生产技术落后。   贵州都是山地,陡坡多、坡度大,地形破碎不集中不连片,大家普遍认为推广机械化生产费力不讨好。花大钱买的机器根本用不上,最后变成一堆生锈的废铁。   “种植户们没有意识到,并不是山地地形不适宜机械化生产,而是他们没有根据机械化生产来布局产业,土地没有平整过、树形也没改造过,又怎么能指望买两台机器就实现机械化呢?”姜首席指出,机械化生产是有一系列技术规程的,在不同的地区又因条件不同而有所差别,在贵州山地推广机械化,首先要打造适合机械化生产的基地,这就必须改变过去的定植方式和树形树势。   当前贵州大多数果树定植是3m×4m的株行距,每亩种植果树50至60株。这样的种植方式,是无法进行机械化作业的,因为株行距过窄,机器进不去。“但是如果改变一下呢,把株行距改成2m×6m,果园看上去疏朗了开阔了,但每亩地里的果树数量不仅不会减少还有可能增多。”姜首席说。   株行距的改变,可以在不减少树量的基础上增宽行距,是实现机械化生产的第一步。第二步是改变树形。3m×4m的株行距一般都采用开心型树形,每棵树保留3根主枝条。2m×6m株行距的果园则采用Y字型树形,只保留两根主枝。两根主枝从主干的70公分分枝,与主干呈60°夹角形成Y字的形状,每排果树从第一株望过去可以看穿到最后一株。   相比于传统开心型树形,Y字形树形不仅形状整齐划一便于机械操作,还具有产量更高、好果更多、更防病害等特点。姜首席进一步解释道,开心型树形为了避免相邻果树之间主枝交叉影响通风透光,就会把枝条剪短,枝条短了,挂的果子自然就少,产量也相应减少。此外,即使剪短了枝条,每棵果树主枝上的叶片都长出来后,就像盛开的花,一朵紧挨着一朵,挡住了阳光,长在果树下部的果实照不到阳光,品质就差,好果就少。

陡坡地同样有适合的机械化生产方式。

姜首席告诉大家,贵州大多数的缓坡地都是可以采取2m×6m、Y字形树形种植来进行机械化生产的。坡度稍微大点的地方可以采取坡改梯的方式,把果树种在每层梯田的最外沿,树形上让主枝都向上坡方向生长,机械也能在梯埂上行驶。至于一些犄角卡拉实在不适合机械化的土地,也不必勉强,留下来让农民种些茄子辣椒,生产和生活兼顾也挺好。   “土地是有限的,农业生产不能仅盯着土地,要学会向技术要效益。但技术绝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存在某种技术一定比另一种更好,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姜首席强调,贵州要推广机械化生产,决不能千篇一律照搬照套,每个果园都要找到适合的发展模式,才能取得成果。

果树下能不能发展林下经济?精细计算投入和产出,效益不好不如种草年底,在省农科院果树所的技术支持下,玉屏县朱家场镇混寨村黄桃基地改造了一片机械化生产的果园。2年前种下的桃树一排排向远处延伸,原本预留来进行机械操作的宽敞行距里,密密麻麻种满了桃树苗。   “你们种苗能挣钱吗?”面对姜首席的提问,基地技术人员面露难色,因为这些苗都还没有卖出去,也没有几个来问价钱买苗的人,他无法回答到底能不能挣钱。   “桃树和桃苗是有不同的管理标准的,比如施药,有些药桃树不能打、桃苗必须打,照顾了桃苗就要委屈桃树,你是偏袒谁呢?现在又是桃树生长最需要营养的时候,树下的桃苗也需要肥,你一亩地要施多少肥才能都养好呢?”姜首席再次提问,技术人员支吾着说道,这苗今年卖不出去也就拔掉了,不会影响桃树生长的。

玉屏县桃树下套种桃树苗。

“你拔掉的桃苗不是钱吗,花钱买了种子,花钱撒了肥料,最后还是要拔掉,为什么要种呢?”在姜首席的追问下,技术人员只得道出实情,基地老板觉得留这么宽的行距空着土地白白浪费了,所以就决定在树下套种点苗,想挣点短平快的钱。   不只是这一个基地的老板有这样的想法。在贵阳市花溪区金筑街道金山村,基地老板王思源也想在桃树下种蔬菜,当他询问姜首席的意见时,姜首席让他仔细算一笔账。   “先跟你说一个道理,树的伙伴就是草,没有草树还长不好。我说的草,不是地里面乱七八糟长的恶性杂草,还要费人费力去除掉。我说的草是二月蓝、油菜等绿肥草。这些草长在地里不仅不用花钱去除草,还是最好的肥料。你一亩地每年要施2吨有机肥吧,那就得花元去买肥料,但绿肥种好了,这块钱就省了。”姜首席说。

姜全首席指导种植户进行树形调整。

姜首席告诉王思源,果树下能不能搞林下经济、搞什么品种,最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和种草的效益来比较。例如种小白菜,一亩地能净赚元以上就可以。这元当中,元是小白菜本身就要消耗的肥料钱,元是种草原本可以节省下来的肥料钱,还有元是桃树需要消耗的肥料钱。只有种小白菜的纯效益超过元时,林下经济才算是有效益,否则都是赔钱的,还不如种草。   种果树,是一件需要精心付出、耐心等待的事,从果树种下去到投产,一般都要等待三四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只有投入没有效益。很多种植户都想过在果树下套种经济作物,实现以短养长。这样做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必须学会算经济账,如果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林下作物挣了小钱,但影响了果树的长势和效益,就得不偿失了。   关于如何种草,姜首席也给出了妙招,通过耕作时间的改变来控制草,实现让草听人的话:“例如黑麦草,在它发芽和干枯的时候,分别进行一次耕作,把土地翻一翻。这样黑麦草的种子就翻进地里了,黑麦草先占据了土地和养分,茁壮成长,其他的恶性杂草就没有了生长空间,就逐渐消失在地里了。”

种植户不按技术规程生产咋办?

政府和科研单位合作,打造几个挣钱果园

玉屏县朱家场镇混寨村改造的机械化黄桃果园,除了套种桃树苗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总体来说并不理想。一是株行距,行距留得还是窄了点,目前只有5米,不利于后面机械操作。二是树形,并没有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做到Y字形,主枝的高度、角度都没有到位。”省农科院果树所所长马玉华告诉姜首席,这样的改造效果让他们十分着急,所里的科技特派员蹲在基地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教技术,可是农户们就是不听,随便糊弄就了事。成千上万亩的基地里,技术人员也做不到每株树都去亲自整形修枝。   种植户不按技术生产,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产业发展的种种问题,很多时候不是没有解决的技术和方案,而是科研人员花了长时间研究、经过长时间试验得出的技术经验得不到落实。技术推广总是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好不容易推广了,说不定又有新的技术产生了,产业发展始终处于落后的地位。

姜全首席观察玉屏黄桃产业情况。

“在树下种苗也好,缩小行距也好,其实种植户就是想挣钱。”姜首席建议由政府部门、科研单位、企业紧密合作,用新的发展模式和技术打造出几个成功的示范点,让种植户看到新的技术真的能挣钱,问题也就解决了。姜首席强调,政府部门、科研单位、企业必须按市场规律和规矩办事,要签订责任状,约定好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一旦确定了执行方案,就要不折不扣的执行,如果因为谁单方面毁约造成了示范点打造失败,那么再好的技术也只能起反作用。让老百姓看笑话不要紧,失去了他们的信任才是最大的危机。   对此,玉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林是充满了信心的。杨林介绍到,年玉屏自治县与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建立了长期科技合作伙伴关系,果树研究所在玉屏建立了“博士工作站”,开展以黄桃为主的50余个新品种引种示范,不同树型及整形修剪示范,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的推广,为玉屏黄桃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省农科院果树所副所长周俊良指导玉屏黄桃产业。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果树所将与玉屏县更加紧密的合作,通过试点示范+全域指导的形式,逐步推广机械化等现代农业产业先进技术,用挣钱的果园带动影响其他农户,实现向技术要效益。   调研指导的最后,姜首席总结到,经过近10年的发展,贵州的桃产业在规模上已经比原来翻了两倍。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技术和产业链并没有得到完善。   如今的贵州,不需要再着急扩大规模,而要把目光瞄准到提质增效、推动农业现代化上来。这当中,逐步推进山地特色农业机械化生产只是一方面,后面的采后储藏、加工、品牌、销售等等都是卡脖子的问题,需要协调推进、相互促进、统筹发展。只要做到稳扎稳打、善作善成,贵州的水果产业,值得期待。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方春英

编辑唐怒娇游正兰

编审陈毓钊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56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