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退烧药后黄桃罐头走俏,跨时空
2023/6/6 来源:不详蒋璟璟
近日,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进一步优化,退烧药、N95口罩、新冠病毒抗原试剂盒等需求量大涨,甚至出现了断货现象。然而在一众防疫物资中,黄头罐头的意外走红令人不可思议。“东北小孩,哪个童年时代,生病了不得吃一罐罐头,吃了罐头病就好了。”“黄桃罐头神会保佑你健康的!”黄桃罐头俨然成为一些人眼中治疗感冒发烧的“神器”。热闹之下,连厂家都特意辟谣称没有药效作用,劝网友理性囤货的黄桃罐头。(中新社)
黄桃罐头不是药,自然不具备任何疗效。这种现代食品工业的产物,历史其实很短暂,故而与“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之类的传统信仰,也没有太大的关系。最近一个阶段,黄桃罐头的忽然蹿红,更多是一种集体记忆的回归,这是一种跨时空的经验移植。这种认知印象,因其在时间、空间场域内跨度极大,因而难免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变形。
黄桃罐头在北方成为“药神”,这当然是戏谑调侃之说,想必很少有人真的相信黄桃罐头能够治病。然而,在一些人发烧不适之后,“黄桃罐头”确实是能让自己感觉到“安心”“舒适”的存在。如此“神效”,其实也不难解释。从感官反馈来说,凉凉的罐头,确乎能在一瞬间冰镇过热的体温。特别在“多喝热水”的病程常态下,“黄桃罐头”所提供的差异化的味觉体验,确乎能带来一丝“还魂回血”之感。
而除了这种直观的感官激励,“黄桃罐头”的神奇,更多还是由记忆与情感维系的。由于是小时候的场景、小时候的味道,“黄桃罐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亲人的爱与家庭的庇佑。除此以外,每每生病就会被投喂“黄桃罐头”,之后不久病就好了——久而久之,这会形成一个固定的神经反射式的认知模型,也即“吃了黄桃病就会好”。
吃了黄桃后病好了,和因为吃了黄桃所以病好了,这当然是两回事。把先后关系当成是因果关系,这是经典的逻辑谬误。当然了,对此无伤大雅的误会,实在没必要较真。“糖丸效应”早就揭示了其中道理:当人们以为自己服用了药物、但其实只是服用了糖丸的时候,由于心理作用,糖丸也可能产生和药物类似的治愈效果。无论是小朋友还是成年人,总归是需要一丝积极的暗示与安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