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老街,王家井人的儿时记忆和乡愁

2023/1/3 来源:不详

工作之后,已经许久没有回老家了

前几天回了趟老家

看着街上的人来人往

记忆就这样被带回了小时候~

印象老街

小编出生在诸暨王家井的一个普通农村,当年的王家井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大集镇,老街承载着太多太多儿时的记忆。这个周末陪母亲上集镇买菜,一种情结涌上心头,突然想到曾经的老街上去看看。

现在,镇里正在搞统一的立面工程,所以老街的位置并不是很好找,拐了一圈才找到入口处。

以前我们到集镇上来,遇到雨天时道路泥泞湿滑、弯弯曲曲、又有很多上坡下坡,3公里多点的路起码要走一个多小时,走到镇上就累死了。

到了镇上后,虽然老街不长,但在熙熙攘攘的的人流中从街头走到街尾,起码还得半小时以上。

老街手艺

尽管是周日,但老街静谧得有点可怕。从街尾又折回到街头,前后花费不到一分钟时间。

突然一阵热闹的聊天声吸引了我,一扇门缓缓打开,原来这是老街上的一家老牌传统剃头店,店里的人看到我在门口拍照,开门问:“朋友你是哪里人啊?进来坐一会吧!”

热情的邀请,再现王家井人好客的秉性,我心中不由一阵暖意:我是附近洋湖戚家人,离这里3-4公里,小时候经常来王家井老街的。”

剃头师傅立马说:“王家井方圆8公里范围内的村子,都有我熟悉的人。你们村里的XXX是我朋友,他的头都是到我这里来剃的。”

剃头师傅厉害,第一个就说出了我叔叔的名字。店里坐着各村来剃头和闲聊的中老年朋友,这里俨然成了本地的新闻中心,他们谈论国家大事、谈论周边最近发生的新鲜事。到这里来的人,好像都不急着剃头,因为这样,可以打听到更多最近发生的新闻。

以前,这样的“新闻中心”很多,随着时代的变迁,老式的门店已经越来越少了。

热心的朋友还把我带到了斜对面一家棉花加工店。儿时弹棉花的声音不由的在我耳边回荡,逢哪家嫁女儿或娶媳妇,都要叫上弹棉花的师傅上门来弹棉花做棉被。哪家棉被多,就代表哪家嫁妆丰厚。弹棉花师傅浑身上下都是棉花絮,我们都站在远远的地方,看弹棉花师傅不厌其烦的重复着同一个动作。

今天阴天,店里老板开了店门,还没开始营业,所以我也没能看到现场弹棉花的情景,有点小遗憾。

昔日的熙熙攘攘,如今只有两家小小的店,延续着王家井老街的记忆。

有一家沿街的店面开着门,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见,这是当年方圆几十里名气不小的维修店。如今小型家电价格都很便宜,维修的价钱还不如新买一个便宜,所以传统维修店都难以生存。

昔日老街

这六间沿街店面,是当年老街上的公家用房,用现在的话说,是王家井全镇的黄金地段。

第一间是百杂货店,那年父亲带我和姐姐来街上玩。毫升玻璃装的汽水是1毛四分一瓶,农村小店里买一瓶回家的话,要加2毛一瓶的押金,回家打开瓶盖时,不小心要搞破瓶口,小店老板就不给你退空瓶了,损失惨重,所以父母一般不让你把整瓶汽水买回家。那天王家井店里刚好新上市了一种橘黄色的汽水,每瓶一毛5分,父亲也难得大方一回,买了一瓶一毛五分一瓶的橘黄色的汽水给我们姐弟喝。

我对汽水早就垂涎欲滴,第一口喝下去,一股浓烈的气味扑鼻而来,喝了两口就不要喝了,接着姐姐喝,喝了几口也喝不下去了。本就口渴的父亲几口就把剩下的汽水喝光,那是我第一次尝到汽水的味道,也是我人生第一次喝上除了白糖水之外的饮料,那一年,我6岁。

百杂货店旁边是王家井邮政局。有一次,父亲用家里最好的布袋,包了10多个酿酒的白药,准备邮寄给远在安徽安庆的姨娘。父亲把白药拿给柜台里的邮政工作人员,里面的工作人员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态度很差,说:“这个没法寄,要用木盒子装起来。“父亲几乎用哀求的眼神对他说:“师傅帮帮忙,白药碎了没关系,我回去一趟也不容易。“

那个邮政人员大概烦了,恶狠狠的把白药摔在柜台上:“我说不能寄就不能寄!”

儿时的印象是深刻的,那些端着铁饭碗的人,有点拽。

烫发,在那个时代是非常时尚的。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街上很多地方二楼都开过旅馆,跟现在的西塘、凤凰、丽江一样,店面的二楼是开旅馆的最佳选择。

那时在这个二楼住一晚,不亚于住现在诸暨的开元、同方、祥生。

街上的阁楼,对我们乡下孩子来说,有多么多么的羡慕。但它们只属于城里富裕家庭的孩纸。

这应该是老街上保存最完好,最漂亮的牛腿了!

五好家庭在那个时期是先进的代名词,很多家庭的大门上还钉着这块牌子。至于是哪五好,估计已经没人说得出来了!

老街通往后街的一条路,昔日的拥挤,如今已是斑驳一片。

老街上和街后面的门牌还在,我无意中各拍了一块,巧合的是显示都是28号。

那些年,这些画像,这个绿色的二楼阁楼,都是气派的象征。

后街记忆

这是后街的地方,当年一片繁华。每当农民化肥自由交易的时候,这里便被里里外外围得水泄不通,有卖的有买的。父亲一摊一摊的问过去,和大家一样,问的无非就是两个问题:你的化肥是哪里产的?你的化肥多少钱一斤?

有回答日本产的,有回答美国产的,有回答苏联产的。有个老农,戴着一顶大草帽,嘴里烤着朝烟,一股很有神的样子,说:“我的化肥是罗马尼亚产的!“

那时王家井市场竟然有罗马尼亚产化肥?

农民们还把化肥拿到嘴里尝尝,试图用化肥的味道判断化肥的好与差。

后来,父亲买了半包“罗马尼亚产化肥。

小编现在回忆起来,说不定这些化肥都是附近地区生产的。

王家井后街到江边有一条很陡很陡的上坡路,我们跟着父亲用手推车去外陈拉小猪时,感觉这个陡坡真要了人的命,父亲在前面拼命的拉,我们低着头在车背后拼命的推,推到坡上的时候,人也累垮了!

现在这里早已浇了水泥路,竟然感觉不到坡度了。

街头对面,是王家井大桥,现在这座大桥已经拆了,在下游造了一座很大很大很坚实的大桥,大桥两边的痕迹还在。

印象最深的是某年二月廿二王家井会场,桥上人来人往,车流不息,还有老百姓在桥上摆摊。突然,有人大喊不好,王家井大桥崩然倒塌,现场混乱不堪,惨不忍睹好在一切都已过去了!

如今的王家井,是诸暨城南会客厅,集镇繁华,交通便捷,花团锦簇,工业蒸蒸日上,农业百花齐放百家争艳,蓝莓、猕猴桃、黄桃、杨梅、葡萄、西瓜等水果层出不穷,实乃诸暨人民周末休闲旅游的最热门选择地。

小编作为一个王家井人,

诚挚的欢迎你们来王家井做客哦~

·END·

编辑

七色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30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