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打造共同富裕示范路建设美丽乡村新标杆
2023/3/13 来源:不详「本文来源:浙江日报」
盛夏,俯瞰位于长三角核心腹地的嘉善,田畴如画,沃野锦绣,屋舍俨然。作为浙沪融合的桥头堡,嘉善城乡蕴藏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当我们把目光集聚在嘉善东北角,沿着鸦鹊村、星建村、下甸庙村、西塘古镇、北鹤村、横港村、丁栅村、沉香村、渔民村、荻沼村、茜墩村划出一片长46.8公里的区域,便是嘉善今年重点打造的“共同富裕示范路”。
近年来,嘉善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打造长三角美丽乡村示范窗口,农村的美丽度和农民的幸福感不断提升,广袤的农村实现美丽蝶变。年嘉善县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1.60,是浙江城乡差距最小的县之一,书写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奔向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农业高质高效
擦亮共同富裕底色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这是古诗中描绘的农民弯腰插秧的劳作场景,但是在位于“共同富裕示范路”西边的红菱村,育秧有育秧中心,播种用插秧机,烘干有专门的烘干设备,传统农业劳作都被洋气的现代化机械所替代。
作为嘉善县的纯农业村,星建村自年被列为省级粮食功能区以来,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得到全面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全域土地流转和规模种植主体培育得到了全面发展,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农业生产新模式,获得了“浙江省水稻高产创建先进村”,攻关田亩产达到公斤左右,百亩攻关方平均产量达到了公斤,得到了中国水稻所、省水稻所、嘉兴农科院的充分肯定。
共同富裕,产业是基础。以红菱村、鸦鹊村、星建村为中心,近2万亩的田地,嘉善将着力打造成为“万亩良田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生产“生态好、品种优、产量高”的优质大米,成为长三角核心地区的“生态粮仓”。目前,“西塘红菱”大米品牌被列入五芳斋专用大米供应基地,远销江苏、上海等毗邻省市。
当前,农业数字化、现代化、品牌化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姚庄黄桃”是嘉善特色农产品,姚庄镇也是全国最大的鲜食黄桃生产基地之一。在姚庄,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黄桃,到了七、八月份,果实累累,散发出诱人的果香。然而,姚庄黄桃也面临着转型的“烦恼”——外地黄桃的“冲击”,种植标准化管理“欠缺”,生产操作不规范……
“我们以北鹤村附近种植的亩黄桃作为‘试验田’,探索开展黄桃种植标准化管理。”姚庄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与农科院质标所开展合作,制定黄桃种植相关标准;另一方面,把种植户纳入农业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全过程溯源。“以品质说话”成为姚庄黄桃立足市场的重要“砝码”。
产业对了头,振兴有奔头。如今,嘉善县形成了立体、多元、复合的产业空间布局,像黄桃、葡萄、蓝莓、樱桃、甜瓜、蜜梨等水果成了农民的“致富果”。姚庄镇荣获省级农业特色强镇、西塘镇荣获市级农业特色强镇。年,嘉善县农业总产值达到39.99亿元。
城乡融合发展
彰显共同富裕本色
共同富裕不仅是社会发展概念,更是一场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为标志的社会变革。如何补齐农业农村的短板,增加农民的增收渠道和各类收入,夯实共同富裕的根基?嘉善进行了多番尝试。
水田平整壮阔,风吹稻浪翻滚摇曳,流转的土地正铺陈出乡居田园的浪漫与诗意。近年来,红菱村积极做活土地文章,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将土地集中流转到村,公开拍租、统一经营,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推动强村富民。5年来,村级收入从.3万元增长到.8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2万元增长到4.6万元。
红菱村是嘉善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些年,嘉善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处于嘉兴市、浙江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年,嘉善县的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1.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4万元。今年以来,嘉善县居民收支增速创新高,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推进共同富裕,不单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更体现在乡村面貌的全面提升上。
近年来,嘉善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化“千万工程”,突出“水韵嘉善·美丽乡村”主题,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工程,高标准打造“桃源渔歌风景线”“甜蜜花海风景线”“梦里水乡乡伴西塘”等5条美丽乡村风景线,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18个、市级精品村27个、县级精品村33个,美丽庭院示范户户,A级景区村庄54个、其中3A级景区村庄8个。
农民收入的提高和环境的变化背后,是嘉善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深入推进国家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首推全域土地整治、全域农田流转和全域农房集聚“三全”改革破解要素瓶颈,成功入选年度省级乡村振兴集成创新示范建设县。
共同富裕,根本靠发展,关键靠统筹。城乡一体,正“化”为嘉善城乡居民的幸福生活,助推嘉善迈向共同富裕之路。
农民共建共享
永葆共同富裕亮色
跨径12米、顶高4米的钢结构大棚一字排开,配备高效节水生态灌溉系统、标准化沟渠和智能监控系统……在嘉善,正涌现一个个“小微产业园”,与我们熟知的“工业”小微产业园不同,这里的小微产业园吸引的是一个个农户,目的是集聚和发展生态高效农业。
“随着嘉善农房集聚和土地流转加快,很多农户离地较远,但是种地的意愿仍然很强烈。”嘉善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现代农业小微产业园建立以后,允许农户将土地置换成大棚,解决了他们“带地进城”的需求,也解决了农田分散难以统一管理的问题。
“产业园里棚宽敞、产量高,可每年增产30%,收入达18万元以上。”在姚庄镇武长村新景港北片,现代化的农业小微产业园一期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农户王三观是第一批入驻的农户。据了解,该小微产业园总面积亩,分三期建设。全部建成后,可吸纳武长、北鹤、展幸三个村的近户散户入园。
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农民是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尤其是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必须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美好家园。
每年,横港村都会拿出村集体资金的一部分,用于奖励对环境卫生改善作出努力的村民。该村还建设“生态绿色加油站”,将村民的生态绿色行为考评情况量化为生态积分,用于兑换生活用品等实物奖励,也可将剩余积分长期储存在中国银行卡,有效提高了百姓参与环境卫生工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以横港村为试点,姚庄镇与中国银行姚庄支行在其余17个行政村中全面推行“三治积分+金融赋能+生态绿色加油站”模式,生态绿色指数有了大提升。
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嘉善,一幅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共建共享、村域自治善治的乡村图景正变为现实。
(本版图片由嘉善县农业农村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