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了200部电影解说,只记住了小美和大壮

2023/4/3 来源:不详

白癜风中药药方 http://pf.39.net/bdfyy/bdfal/160316/4790119.html

这个男人刚坐下,小美就拿了一份文件出现在他面前。可没想到文件袋还没打开,佛波勒就出现在他们面前。

原来眼前这个男人是前美国总统,而这份文件则悄悄被他看似忠诚的手下大壮掉了包。

不要眨眼注意看,下一秒佛波勒看着文件,朝着老头就一个托马斯回旋笑,随后给他戴上了手铐。老头一边走一边高喊:咩噶,咩噶……

保镖胡子哥带着小弟闻讯赶来,却没想到,佛波勒拔出喷子,瞬间解决掉两个卡乐咪…...

▲电影解说里的角色代称。图源:微博

迷因牧师

虽然你看了个电影解说,依然不知道男女主人公在剧中的真实姓名。但作为当代短视频电影解说十级爱好者,绝对熟知这一套黑话:

“小美”是电影里貌美的女子,很多时候专指女主;

“大壮”是身材健壮的男子,有时也是男主;

“胡子哥”同字面意思;

“卡乐咪”一说是出自东北话,意思是剧情中不重要的角色,或者主角的跟班。

在这短暂的“X分钟看完一部电影”中,你(至少能在标题上)不断体会到反转和冲突带来的新鲜和刺激:

“反转反转再反转,全程高能烧脑印度悬疑片”“富豪被娇妻算计,最后一招破局”“大聪明为爱抢劫,造就史上最大现金抢劫案”“一个男人无数次穿越时空,只为干掉自己”……

但X分钟“颅内高潮”过后,就会像宿醉后一样,彻底陷入断片,你绝对不会再想起它,剧情?结尾?你连片名都不在乎。

等大数据再次把同一部电影的解说用一个新的标题推到你面前,啥都不记得的你又兴致昂昂地打开看了一遍,陷入“杀时间”的无限循环。

短视频平台上这些每两周换一批的爆火刷屏顶流剧,几乎都逃不过“爽后即抛”的命运。

这些电影解说往往是把一部两小时左右的电影浓缩进5分钟左右的内容里,通常还会分好几集:关键剧情的画面片段,配合一段AI感十足的旁白,再加上一段引人入胜的BGM,一部适合餐后享用的电影解说就这么制作好了。

它们和能下饭、能当BGM的《武林外传》《甄嬛传》还不一样,只适合碎片时间就着外卖和马桶,架好手机狂“炫”,外卖干完了、坑蹲完了,卡点得刚刚好,该锁屏搞正事了。

短视频解说,扛饿的黄桃罐头

“速食电影”不新鲜。年,电影博主谷阿莫“X分钟带你看完电影”视频系列横空出世,“屠戮”了不少年轻人的饭桌。

谷阿莫通过只言片语剪辑故事关键词,只留下影片主干,影片镜头跳转比传统电影更快、跨度更大,《9分钟带你看完哈利波特:这是一个男孩读小学的故事》《3分钟看完分歧者:一个天才为了保护笨蛋而努力打败天才的故事》……

单看这些诡异的标题,就知道这个系列和严肃的影评类节目《第10放映室》不一样,再配上谷阿莫疯狂输出的台湾腔,看电影成了一件好玩又不费脑子的事。

时间碎片化势头愈发明显,不愿等待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心理,人们不再热衷于花费数小时去观看一场质量未知的电影,也不再愿面对做出多方考据、专业高端的影评,谷阿莫这种流水账式解说风格和一句话概括能力,在快节奏的传播环境中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

快餐可能不健康,但是饿肚子的人哪等得起一两个小时慢炖,工厂里生产的极致浓缩的黄桃罐头,适时输送到了每个人的屏幕上。

别人嚼过的好消化。网友仇但(化名)选择看短视频解说的理由很简单,电视剧太长,她没时间看完,“而且有的电视剧情节刺激,但没什么营养,全部追完性价比不高,索性直接看有头有尾还截取精彩片段的解说。”

当下爆火的影视剧还是一种社交货币。这些影视解说视频帮助用户更快地积累社交谈资,你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为,“X分钟看完一部电影”约等于“X分钟速成‘社牛’”。

说到底,“小美大壮”就是戳中了人之本性:碎片化追求的“即刻满足”。

现实生活中学习、工作都太难了,需要长久的努力和积累才能看到一点点成效。但在网络世界,快乐直接送到你嘴边了,动动嘴就能吃到,怎么能不让人沉迷?

短视频解说,为何变成了流水线

但快乐是需要付出的,“即刻满足”来多了,只会提高快乐阈值。受众会对过时重复的内容感到厌恶,需要新鲜的东西持续刺激。上头和厌恶,两种情绪像复读机一样循环反复,所以需要流水线生产大量的短视频“电子奶瓶”,满足市场供应。

年,短视频用户高达9.34亿,我们身边有三分之二的人在刷短视频。短视频平台一般会根据流量给创作者补贴,头部博主还可以通过商务合作获得广告收益。

据媒体报道,一位影视博主表示,一个万粉丝的影视类账号,内容全网分发所赚的收益,完全能养活一个拥有剪辑、配音、文案等5个人的小团队。

这是一条值得“自来卷”的赛道,大量新人入局。如果说“木鱼水心”这些精讲博主还能在“X分钟”内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和思考,甚至加入对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解读,那么批量生产“小美大壮”的博主,只在乎能不能像病毒一样快速复制增殖短视频,让人上瘾。

为了内容简单易懂,他们直接促成一类学派的诞生:电影解说文学。

首先个个都是标题党,为了获得“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注意力效果,他们还尤其青睐犯罪悬疑主题的电影。只要情节烧脑、反转多、爽点足,就是下一个爆款。

做解说的不一定懂电影,但做解说的可能很会做实验——做哪一种题材、选哪一部作品、用哪一种解说形式,他们都只看这一个变量:热度。

其次在影视解说的宇宙里,组词和句式很讲究,类似“这个男人/女人”“注意看”“下一秒”和“却没想到”,大白话直给降低理解成本,屏幕前冲浪的鱼儿才好上钩;不少句式还延续了前段时间流行的废话文学,博君两声干笑:

不出意外的话要出意外了。

这个长得像小女孩的小女孩,其实是一个小女孩。

疑惑的女人一脸疑惑

......

人类已经无法离开“小美大壮”,就像离不开手机一样。

有网友在吃瓜时强烈要求以“小美”“大壮”为代号区分主人公,说明一个简洁明了的名字,对旁观者的理解真的很重要。

“小美大壮”人传人,能接上故事的,统统都是一家人。

5分钟的“小美大壮”并不能让你猜透电影的谜底,但能让你看清生命的真谛。

除了奠定一种质朴的“文学基调”之外,剪辑也有潜规则:一部电影最好分成三集,上传时要做成三联屏封面;在剪辑时要挑选高能镜头,并且前五秒钟一定要吸引人;旁白语气要短促激昂,一定要选语音合成工具里最流行的AI云希,说话风格得是cheerful才够味儿……

这些低成本的重复劳动看起来套路死板,却是前人总结出来的流量最优解。这些被验证过的答案,会一次次被复制粘贴,直至潮水退去。

短视频解说,加速“电影已死”?

短视频电影解说的争议,就在于5分钟浓缩出的到底是影片“精华”,还是为吐槽而吐槽的“垃圾”。

在B站剧评类UP主

暴躁老王不在家看来,短视频电影解说对影视作品本身的影响是负面的,在电影中,声音、图像、音乐和光线构成了一系列移动的象征符号,观众需要理解这些符号才能理解电影。

短视频解说都算不上对电影的解构重建,它是一种粗暴的打碎——把一棵枝繁叶茂的树的叶子撸光了,枝杈剪没了,只留下一个光秃秃的树干。尽管这棵树依旧扎根于泥土当中,但它已经不是最开始的那棵树了,毫无魅力可言。

有不少网友感慨,过多“吸入”流水账式的短视频解说,搞得人再也无法忍耐一部电影的长度,欣赏电影的水平直线下降,“好电影一旦成了短视频解说,看的人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

那么,短视频影视解说会毁掉电影吗?

暴躁老王不在家觉得言不至此。如今,很多影视作品只是流水线上的产品,有些电影自身的质量不高,自媒体上赶着榨干最后一滴价值解说也无可厚非,“能毁掉电影的只有电影自己。经典的电影和电视剧,经得起解说”。

电影艺术或许不需要解说,但不想忍受漫长的空镜和对话的观众需要,奔着收益入局的创作者需要,渴求内容生产不断的平台需要。

事实也是,如此庞大的需求和收益交织,使短视频影视解说正在成为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进来的行业,它必然愈发壮大。

短视频解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迅猛发展的短视频影视解说,也成为短视频侵权的重灾区。对原电影进行拆分、切条,恶意曲解原著剧情……没人愿意看自己辛苦创作的内容被短视频“截胡”,三两下剪出短片,变成另一个故事。

然而戏剧的是,恰恰是这些涉嫌侵权的短视频,无意间带动了影视作品本身的人气,摇身一变为宣发中的重要一环。一些经典老剧,经由创作者二创,还折腾出了二次生机。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金星律师表示,短视频影视解说这样的创意剪辑中,作者的素材来源、使用目的、使用的数量与作品整体的对比,以及对著作权的价值影响是评判的关键.

如果是有商业目的的使用,或者部分自媒体在使用过程中发布一些广告,肯定不属于侵权的例外。

如果短视频影视解说出现“断章取义”的现象,比如直接抽出电影里一件小事以偏概全,也可能会侵犯保护作品完整权。

然而,侵权是笔糊涂账,法律的界定较为模糊,导致在实际案例中依然存在着大量的扯皮情况。大项目辛辛苦苦两三年,短视频盗剪一夜打回解放前,谁还有信心持续产出深度内容?

内容行业需要正向循环,短视频影视解说侵权的边界在哪里,内容行业的发展高度就在哪里。尽管版权保护的完善机制尚需时日,但至少现在应是版权保护意识觉醒之时。

当然即便以后“X分钟看完一部电影”消失了,人们对速度的追求依旧在。我们可以在短视频上十分钟读完《红楼梦》、五分钟弄懂哥德巴赫猜想、三分钟get清晰下颌线......但在这个几分钟就可以做完一切事情的时代,除了失去耐心,我们还失去了什么?

每分钟都是“颅内高潮”,就等于没有高潮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常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长视频到短视频,内容生产的门槛不断降低、受众群体也不断扩大。而与推荐算法的结合,赋予了短视频更大的“魔力”,使之一步步地浸透到日常生活当中,并且影响我们对信息的掌握、知识的获取乃至对世界的理解方式。

“这也让很多不应该扁平,不应该碎片化的东西,变得扁平和碎片化了,会让我们以一种过于简单的方式去理解复杂的世界。”

我们为了追求效率,选择在“小美和大壮”的故事中打发时间,算法为了留住用户的注意力,不断推送三分钟影视解读,在青年的碎片化时间“加塞”娱乐内容。

这两者的结合,让小美和大壮的三分钟故事,无限延长。原本只是想在吃饭间隙看短视频打发时间,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流连于“高潮迭起”的三分钟故事之中,大把时间就这样消逝。

是的,碎片化观影就是时间杀手,哪怕从早上刷到半夜,感觉自己看了很故事,但其实能记住的东西寥寥无几,“爽后即抛”显然已经成为我们的习惯之一。

这让人不禁联想到电视出现后,尼尔·波兹曼说电视会引发娱乐至死;互联网发展初期尼古拉斯·卡尔有一本书叫《浅薄》,他会担心超链接这种形式以及记忆外包给电脑会损害人类长期的记忆和思维能力。

年轻人沉迷于三分钟影视解读,同样给我们带来了对“浅薄化”的担忧。

更让人不安的是,当我们听到要看一部三小时的电影时,总会觉得:啊...哪有那么多时间欣赏电影啊?但刷短视频时,却往往会从晚上8点刷到凌晨2点。

我们对时间的掌控力和感知力,也都因为短视频碎片化的特点被消解了。

花三个小时观看一部优秀的电影能陷入思考或获得快乐。但花三个小时去刷电影解读,只能让我们落入“效率”的陷阱,还会让我们陷入无尽的自责:为什么我的自控力如此之差?

越刷短视频,越容易焦虑。越焦虑,越想通过碎片化的娱乐消解焦虑。

这俄罗斯套娃式的因果关系,让无数年轻人进入到了精神内耗的痛苦之中。

很显然,沉迷碎片化娱乐不是消解焦虑的办法,它连逃避都不算,无节制的娱乐甚至可以制造焦虑。

既然娱乐不是对抗焦虑的答案,那到底什么是呢?

周轶君在《圆桌派》中说过一段流传甚广的话:“焦虑的反义词是什么?是具体。一说到具体,你就知道方法、路径。那个焦虑是一个非常虚幻的情绪。我们的脚踩在具体的路径上,一步一步往前走的时候,就没有了焦虑。”

也许静下心来欣赏三小时的电影作品,是我们接受一步步生活现实的开始,也是我们同自己和解的开始。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41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