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沿黄镇绿色可持续发展打造鄄城乡村振兴
2023/5/16 来源:不详北京较好的湿疹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8596237.html
擘画绿色发展新画卷——鄄城县加快沿黄镇高质量发展纪实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自此,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九曲黄河,奔腾向前。鄄城县境内黄河蜿蜒52.5公里,临濮、董口、旧城、左营、李进士堂5镇“沿黄而立”,滩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2.8%。今年以来,鄄城县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积极拓展思路、完善机制,创新实施“四个三”工作模式,大力推进沿黄镇生态经济带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率先走出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新路子。
强化“三个着力”凝聚强大发展合力
鄄城县把推进沿黄镇高质量发展作为年内重点任务,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全力打好沿黄镇高质量发展攻坚战。
着力健全推进机制。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相关县级领导任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和各沿黄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印发《关于加快全县沿黄镇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33项重点任务,由县级领导牵头,县直有关部门、各沿黄镇合力推进。
着力强化政策保障。对项目、资金等相关扶持政策,优先向沿黄镇倾斜;对于支持沿黄镇发展的项目优先申报,并全力配合做好上级财政资金争取,目前已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余万元。建立县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库,谋划储备了鄄郓河(鄄城段)调水工程、黄河滩区生态治理工程、鄄城县沿黄公路升级改造工程等22个项目,累计总投资62亿元。
着力完善考核体系。对每项重点任务,均由责任单位根据各镇实际,制定具体推进办法、考核细则,重点突出产业振兴、生态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等内容,把平时考核作为年终考核基础,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沿黄镇党委负责对村级党组织工作进行考核,年终一次性兑现奖励。县大督查办公室不定期对镇、村工作落实情况进行重点督查、督办,高效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完善“三个机制”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坚持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重点推行大户承包型、委托发包型、股份合作型等流转模式,与小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充分调动社会能人和群众的积极性。目前,沿黄镇65%以上耕地已实现流转,累计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余家。
完善社会参与机制。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沿黄镇高质量发展,支持返乡创业“归雁人才”发展特色高效种养、生态休闲农业等,旧城镇余亩黄桃种植、李进士堂镇余亩有机奶油草莓园及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已初显规模效应。积极推动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培植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目前已发展到72家。
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对高效农业产业园、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微企业、农村电商、“三品一标”建设等明确奖补政策,补贴奖励从2万元到50万元不等,激发沿黄镇想发展、谋发展的内生动力。比如,对当年新增小微企业,按年发放工资额和用工人数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15万元奖励。截至目前,26家扶贫车间注册小微企业,吸纳就业余人。
围绕“三个特色”打造旅游文化高地
全面整合黄河沿岸文化旅游资源,全要素打造“吃、住、玩、游、乐、娱”集一体的旅游发展新业态。
发展特色乡村休闲游。利用苏泗庄银杏林休闲娱乐区、军屯回民文化村、葵堌堆旅游示范村等旅游景点,打造贯穿临濮镇、董口镇、旧城镇等5镇精品旅游线路,吸引周边群众前来打卡游玩。比如苏泗庄银杏林休闲娱乐区,因紧邻黄河景观、采摘园,年可接纳游客10余万人次。
打造特色文化体验游。利用黄河滩区迁建展览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处、孙膑旅游城等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年可实现接待游客30万人次。
着力培育特色民宿经济。大力实施沿黄镇驻地提升工程,对自愿放弃宅基地房屋并形成有效使用土地的,给予30万元/亩资金补偿,推动周边群众向镇驻地聚集。利用村台闲置房屋,积极发展黄河岸边民宿经济,积极开发烧烤、垂钓、游览于一体的农家乐,年可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
健全“三个机制”夯实基层党建基础
着力强化村干部管理,优化村“两委”班子,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沿黄镇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健全干部管理机制。建立“雏雁导师”帮带制,在沿黄镇培养了名35岁左右、大专以上学历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安排经验丰富的科级干部担任“雏雁导师”,全面提升抓党建、谋振兴、促发展能力。选优配强沿黄镇村“两委”班子,目前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9岁,大专以上学历占25.6%。
健全干部激励机制。按照特大村、大村、中村、小村四种类别,确定党组织书记每月基本报酬分别为元、元、元、元。除基本报酬外,每月评定出四个等次,对前三个等次每月再按元、元、元标准发放绩效奖励。县财政每年为每村拨付2万元办公经费,激发村“两委”干事创业积极性。
健全干部晋升机制。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村党组织书记为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及各级“两代表一委员”人选,招录沿黄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拿出不少于20%的名额面向村党组织书记,每年从中选出5名担任镇党委委员或副镇长,聘期为一届,协助推动经济发展。目前沿黄镇各镇村比学赶超、你追我赶的发展氛围愈发浓厚。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鄄城必将拓宽发展新空间、厚植发展新优势,努力在“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中贡献更大力量。
左营镇:“三三三”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左营镇紧紧围绕沿黄镇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大力实施“三三三”产业振兴模式,推进特色产业提档升级,乡村振兴初见成效。
实施“三化”工程加快产业集聚
推进土地流转规模化。按照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要求,建设高标准农田2.8万亩,新增流转土地面积亩,成片成带发展中药材、绿色果蔬等特色种植产业,目前该镇北赵、韩庄、孙庄、丁阳寺等村已发展千亩种植示范基地。
推进主体经营专业化。目前,全镇累计发展合作社家,家庭农场15家。以玉葵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例,该社通过规模经营亩土地种植林果、蔬菜,有效带动余名群众就业增收。
推进产业发展全链化。围绕农副产品加工主导产业,不断完善产业链条,重点招引恒源食品公司,该企业是以蔬菜、水果保鲜冷冻为主,集农产品种植、产品研发、保鲜冷藏、出口贸易为一体的生产企业,项目总投资1.2亿元。该项目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可以发展带动3万余亩蔬菜种植基地,亩均增收余元,促进就业余人。左营镇正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在北赵、韩庄村流转土地亩,为恒源食品有限公司打造千亩种植示范基地,种植毛豆亩、小白菜亩。
开展“三项”行动提升产业质效
开展品牌打造行动。围绕城镇市场需求,建设一批依托城市、服务市民的特色花果、蔬菜、养殖等绿色生产基地,打造“三品一标”农产品7个,认证面积达亩。着力打造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农业园、市民采摘园,比如陈良大棚采摘园、丁阳寺村余亩的草莓采摘园,盛果期每逢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
开展品质提升行动。擦亮左营农业金字招牌,将陈良黄桃、玉葵毛豆、恒源菠菜、黄河滩黄河鲤鱼等培育打造成享誉市场的知名区域品牌。
开展人才培育行动。坚持培引结合,累计吸引返乡创业人员21人。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持续优化村干部结构,村党组织书记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23%,较上届提高了8%。
推行“三融”模式增强产业动能
推行产民相融。把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运用工业化思维推动扶贫车间转型升级,比如左南社区扶贫车间青岛清原发制品公司加工点转型升级后,计划在左营建厂,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万美元,年产3套假发,直接促进当地群众余人就业。
推行产村相融。易地扶贫搬迁以来,石庙村、丁杨寺村依靠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手工业,藤编、人发等产业走进平常百姓家;左营镇共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个,创建美丽庭院户。
推行产镇相融。规划建设50亩的返乡创业园,项目计划投资0万元,年生产户外产品万件,预计建成后年销售额1.5亿元,带动周边群众人就业。
临濮镇:努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临濮镇以改革创新思路,激活市场主体,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特色养殖、生态旅游三大板块,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多措并举激发镇域经济活力,努力实现产业旺、农民富、乡村美。
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现代农业
临濮镇素有“南数临濮北数阁”之美称,土地肥沃,农作物产量高。该镇充分利用优势资源,鼓励引导群众发展特色种植,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发展的致富道路。
临濮镇坚持把土地流转作为深化产业改革、发展现代农业的切入点,鼓励农民将承包的土地向专业大户、合作农场和农业园区流转,建设集中连片的网格条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截至目前,全镇集中打造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0余亩,重点扶持户屯葡萄、柳洼辣椒、黄金梨、黄河桃园等,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在销售上,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功能,引导网红直播带货,销售渠道更加多样。
深化地企合作做强特色养殖
临濮镇依托当地养殖大户,积极与大企业大平台合作,做大做强特色养殖,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临濮镇与益客集团合作,投资万元在临濮镇建设24个集生态化、智慧化、科技化、自动化、集约化为一体的现代化养鸭大棚,采用全封闭式、自动化、机械化的先进设备,单列直立式三层笼养,土地集中利用,节省了三分之二的土地资源。同时,运用自动喂料系统、自动饮水系统、自动调温系统和自动清粪设备,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了养殖效率和管理效能。年可出栏肉鸭万只,年产值万元。
临濮镇张庄村菏泽庆杰有限公司投资余万元,建设了占地亩的种鸽养殖基地,引进了全自动喂食、添水设备,产品以培育优质种鸽和生产鸽蛋、肉食鸽为主,并在上海、浙江、江苏、无锡等地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培育并形成了稳定的客户群,保障了种鸽产品的畅销。目前4个大棚已投入生产,养殖1.2万对自繁自育鸽子,后期预计再投资万元,建设5个大棚。基地全部建设完成后,按出栏周期42天、每对乳鸽年产6对为例,年产值可达万元。
培育旅游品牌激活一池春水
临濮镇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梯次推进”的原则,深入挖掘庄子钓鱼台、庄子庙、城濮之战遗址等历史人文景观资源,积极培育乡村旅游品牌,打造美丽乡村。
依托占地40余亩的银杏生态植物园,在苏泗庄规划建设了银杏科普长廊区、银杏工艺品展示区、银杏工艺品现场制作销售区,重点打造生态休闲游玩景点,全力培育银杏林品牌。同时,利用景点北侧的百亩桃园和黄河景观,游客既可以享受到银杏林的优美、黄河的壮阔,也可以体验桃园采摘的乐趣,年可接纳游客10万余人次。
董口镇:全力打造沿黄镇乡村振兴新样板
董口镇抢抓沿黄镇高质量发展机遇,先后组织镇直干部、支部书记和党员群众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拓宽了视野,找到了差距,增强了信心,明确了方向,全力打造沿黄镇乡村振兴的新样板。
发展壮大本土特色产业,全力打造金银花特色小镇。董口镇有种植金银花的传统,目前全镇金银花种植面积已达到亩。在邢屯、杜阁亩金银花种植基地中进行循环种养,采取禽植互作的模式,投放鹅苗0只,既解决了金银花种植基地除草问题,同时又有效避免了养殖污染。同时,有效利用烘干设备,拉长金银花产业链。
探索滩区土地流转模式,构建土地规模经营新思路。8月31日,董口镇与山东粮业社会化服务集团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沿黄镇高质量发展中迈出坚实步伐。本次土地流转共涉及6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利用两年时间流转耕地2.6万亩,土地流转后将以种植小麦和玉米等主粮为主,确保粮食安全。在基础设施方面,投资建设粮食烘干塔、粮食存储仓库、土壤检测中心、智能配肥中心、职业农民培训中心、数字化管理中心等,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土地生产效益。
推进科技兴农试点先行,逐步扩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鄄城农业科技产业园为依托,“1+N”带动群众。鄄城县农业科技产业园,由青岛阿拉丁投资集团投资建设,是我国目前在莓果类项目中个体面积最大、种植技术最先进、技术人员最完善的超级玻璃智能温室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7亿元人民币,第一标段占地亩,分为种植区、服务区、蓄水池、仓储区等。本项目投入运营后可实现年产值余万元,带动就业约人,产品主要销往北上广深等一线和超一线城市,主要销售渠道为盒马鲜生、永辉、正大等高端生鲜品牌。同时,以农业科技产业园带动好周围村庄群众这个“N”。
多措并举开展村庄试点,打造高质量发展乡村样板。董口镇采取试点先行、多措并举、同步推进的方式,重点在军屯村开展了高质量发展试点创建工作。
坚持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村集体经济。军屯村是董口镇第一批实现整村土地流转的行政村,共流转耕地1亩。村集体投资20万元和第三方合作,在大堤淤背区种植了亩规模的丹参、车厘子、绿化苗木试验田,预计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左右。下步计划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力争打造出千亩高效农业产业示范方。
弘扬红色文化,建设红色美丽村庄。今年年初,军屯村被列入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目前投资万元的红色文化研学基地已完成规划设计,选址位于军屯村广场东侧。董口镇将以此为契机,紧紧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计划利用3年时间,将军屯村打造成“红色壮美、环境优美、生活富美、社会和美”的AAA级红色旅游村。
李进士堂镇:筑梦在希望的田野上
李进士堂镇以全县推动沿黄镇高质量发展战略为契机,精心谋划,积极作为,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工作各项政策,全力推进乡村振兴进程。
积极鼓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全镇16个村党支部已注册合作社17个,产业涵盖草莓、西瓜、毛豆、渔业等特色种养殖业,该镇田楼、芝麻刘、石楼、寨王庄、宋楼等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均已实现收益。
加快推进“三品一标”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共申报西瓜、桃、黑鱼等无公害产品商标8个,奶油草莓绿色食品商标1个,目前已完成取样工作。此外,李进士堂镇正在为草莓种植大棚生产的特色有机奶油草莓注册商标,在打造草莓小镇、品牌创建、注册商标方面,天阔草莓已申请无公害绿色产品证书,并注册了“天源莓汇”商标。
立足黄河滩区资源,积极探索符合本镇实际的发展新思路,通过不断调整滩区产业结构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推进两个产业园、一个创业园的建设工作。
李进士堂镇有机草莓产业园分两期实施,一期是鄄城县天阔草莓种植丰产园,流转土地面积亩,园区总规划占地面积亩,投资1.2亿元,建设标椎化生产棚个、联栋温室2个、草莓分级分拣车间1个、草莓苗低温处理车间1个、草莓育苗脱毒组培室1座、物流停车场1处。目前,草莓丰产园大棚已建成个,其中新建80个。二期是鄄城县天阔草莓基质育苗产业园,流转土地亩,以“园区+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在李进士堂镇黄河滩区形成周边市县最大的有机草莓育苗基地。该园区每年可培育基质苗万株、裸根苗万株,为广大种植户提供优质草莓苗。由于基质育苗技术依赖人工培育,园区用工需求大,能吸纳该镇黄河滩区闲置劳动力人就业。据估算年产苗量可达到预期指标,年收益将达余万元。下一步将依托该镇推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与高效农业种植结合发展优势,计划流转土地余亩,规划建造玻璃连栋温室1处,用于草莓基质育苗研发;冷库1座,用于草莓保鲜和苗木储存;配套建设展馆1座。逐步延长草莓种植产业链,促进草莓产业持续发展,提高群众经营收益,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位于李进士堂镇沿黄路两侧,占地50亩的返乡创业园,已基本完成清障工作。目前,已有7家企业提出进驻园区意向,涉及人发、纺织、机械加工、宠物食品加工等行业。
推动“雏燕导师”计划,选派经验丰富的镇科级干部担任“雏雁导师”,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各村“带头人”培养争取各项工作均能干出实绩,抓出实效,努力实现支部组织有力、乡村治理有效、产业发展兴旺、群众增收致富,不断增强镇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引产业“活水”扩大邻村“朋友圈”
——旧城镇六合社区党建示范片区产业发展侧记
自去年下半年六合社区陆续搬迁入住以来,旧城镇始终把滩区产业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重中之重,整合滩区优质土地资源,通过推行“党建+产业发展”,打好滩区产业发展组合拳,推动全镇高质量发展“一盘棋”。
片区分“板块”谋定后动定“新调子”
去年下半年,随着滩区群众陆续搬进新家,如何实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成为镇党委面对的新问题。年初,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沿黄镇高质量发展整体部署,旧城镇立足黄河滩区特色资源,复垦滩区流转土地6万余亩,按照种植情况初步划定了水果种植区和中药材种植区,规划在社区周边打造高效+农业产业园,将高效农业园建设工作纳入各网格年终考核,切实推进高效农业园建设。前三季度,片区内涉及的村庄村集体收入同比增加10%左右。同时,充分利用目前各村现有种植基础,通过鼓励种植户及合作社扩大种植规模,尤其是陈佰光的黄桃种植基地和葵丘庄园等,以点带面,全镇土地流转工作全面展开。同时,为了解决村台群众就业问题,镇党委结合片区内涉及村庄,多次召开党群代表会议,最终引进地毯厂和人发加工厂,带动周边近百余名群众就地就业,每天人均收入80余元,帮助群众实现就地就业的现实需求。
支持找“外援”产业集聚鼓“钱袋子”
为实现产业集聚效应,旧城镇党委着力建立对口帮扶机制。按照一村一品、一村多品发展思路,实现农业产业集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部分合作社因为资金问题出现发展停滞的情况。片区内党支部及时将该情况反馈至镇党委,相关负责同志与县农商行结合后为其办理了“鲁担惠农贷”余万元,有效缓解了合作社资金短缺的难题。基层党建工作帮扶小队同志积极利用原派出单位的有效资源,先后在镇委党校举办“支部发展金融论坛”1次,和县科技局、农业农村局联合举办合作社发展培训班1次,在资金、技术、销路、劳力等方面实现更大范围的交流共享。
滩区有“格局”发展共赢蹚“新路子”
旧城镇将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将巩固脱贫成效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紧围绕中药材种植、高效农业产业园建设、创业园区建设、乡村旅游质量提升等重点工作,全力推进滩区高质量发展。以现有农业产业园为基础,大力推进蒲公英、菊花等中药材种植,逐步打造万亩中药材种植产业园;加快推进创业园区建设,力争在年底前创业园区取得显著成效;积极做好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新增小微企业及“三品一标”认证等各项工作,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
摄影申广清张海玲焦同帅组稿焦同帅房正刘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