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了,有钱没钱,记得常吃这6种润燥

2024/1/22 来源:不详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节气,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时节的到来意味着酷暑即将过去,秋高气爽的秋天就将到来。

立秋时节民间传统讲究“润秋燥”和“贴秋膘”,因为立秋后昼夜温差加大,白天暑气一时还很难消退,而早晚开始变得凉意渐浓起来。这个时候人很容易因为燥热上火,所以立秋饮食上要以“润燥”的食物为主,今天就跟大家推荐6种秋天吃特别养人的润燥食物。

一.秋梨

梨因鲜嫩多汁被称为“天然矿泉水”。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润燥、清心降火的作用。对肺、支气管及上呼吸道有相当好的滋润功效,还可帮助消化、促进食欲,并有良好的解热利尿作用。

秋天的梨怎么吃:

1.鲜食:秋天正是瓜果飘香的季节,秋梨的品种有很多,不过梨因为在生长过程中比较容易招惹病虫,所以市面上售卖的梨不可避免的会喷洒农药,因此梨在鲜食的时候最好洗净去皮后食用。

2.熟食:梨做熟以后会有独特的风味,而且跟其它食材搭配在一起口感和滋味更加丰富,并且营养也会更加全面。

1.把雪梨清洗干净,削去外皮后切成小块。

2.把梨块和冰糖一起入锅添水熬煮,煮至汤汁浓稠后加入枸杞即可取出食用。

小贴士:吃梨别扔掉梨籽!梨籽中含有硼,这种微量元素对身体特别有好处,因此熬制梨时无需去除梨籽和梨核。

二、吃茄子

“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是民间的传统,茄子性凉正适合秋燥时食用,而且立秋后的茄子鲜嫩有味,价钱也非常的便宜。

1.把茄子洗净去除根蒂,切成滚刀块备用,包菜切成大片,西红柿洗净切成块,土豆去皮后切成滚刀块。

2.锅中入油爆香葱姜蒜和一瓣八角,下入茄子煸炒至茄子表皮微微变黄。

3.把包菜和西红柿入锅跟茄子一起用小火炒软,炒出水分后烹入料酒,加入少许的十三香后添汤。

4.把切好的土豆入锅,放入提前做好的五花肉块,盖盖炖至土豆熟烂,汤汁浓稠后加盐、胡椒粉和蚝油后即可出锅。

小贴士:一锅菜包含了好几种应季食材,各有各的味还互不影响,这道菜制作简单,营养全面,是秋季非常不错的下饭菜。

三、莲藕

莲藕作为水生植物,汁水多而味道甘甜,是秋季餐桌上的上佳食材,莲藕可以生食,也可以鲜食都是非常不错的美味。

1.莲藕去皮后切成片,把莲藕入放有白醋的清水中浸泡,这样可以防止氧化变色。

2.锅中入油爆香葱姜蒜,把莲藕控净水分入锅翻炒至莲藕断生,加盐、白醋和白糖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小贴士:莲藕有七孔和九孔之分,七孔的莲藕比较脆,适合炒制和生食;九孔的莲藕比较面,适合煲汤食用。

四、桃子

桃子鲜美多汁,味道香甜,属于温性水果,桃子中有较多的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含量也高,饱腹感特别的强。

桃子可以生食也可以煮熟后食用,不过熟食的桃子要选择果肉比较硬的“肉桃”,主要是以黄桃为主。

把黄桃去皮切开,去除桃核后洗净。锅中入水下入黄桃,放入适量的冰糖把黄桃熬煮至软烂,熬好的黄桃连汤带肉装入罐头瓶中,拧紧瓶盖入蒸锅种蒸20分钟左右取出,把瓶子倒扣过来看其不漏为好。做好的黄桃罐头放置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可以保存很长时间。

小贴士:制作黄桃罐头的容器要做到干净无油,而且要提前高温蒸煮消毒,并且状罐头时要离瓶盖有一定的距离。

五、板栗

板栗有着“秋果之王”的美誉,板栗的碳水化合物很高,因此饱腹感特别强,并且板栗中所含的营养成分也很高,是立秋后非常不错的应季食材。

1.熟的猪五花肉切成麻将大小的块,板栗用小刀削去外壳洗净,胡萝卜切滚刀块,白菜切成抹刀片。

2.锅中入油爆香葱姜蒜和一瓣八角,下入五花肉煸炒出油脂,烹入料酒后下入白菜、胡萝卜和板栗,翻炒至白菜变软后添汤,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至白菜软烂,加盐、蚝油和胡椒粉调味,开大火收浓汤汁即可出锅。

小贴士:板栗的营养价值很高,就是去皮比较麻烦,可以用小刀在其腹部剁一下,然后用水浸泡一会再入锅煮,这样板栗的皮比较好剥。

六、花生

花生有着“长生果”的美誉,花生中不仅含有大量的油脂,还有很高的蛋白质和其它营养成分,立秋时节正是新鲜花生大量上市的季节。

带壳的新鲜花生清洗干净,用手把花生壳简单的捏一下。把洗净的花生入锅中,加入没过花生的水,放入盐、八角、花椒粒和葱姜,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至花生软烂入味即可出锅食用。

小贴士:花生的吃法有很多,不过如果出现发霉和生芽的花生就千万不要食用了,因为这样的花生里面含有黄曲霉毒素,吃了对身体有害。

立秋时节的到来给我感觉就是一个吃的季节,因为这个时节很多的食材都开始争先上市,而且也都是最佳的赏味期。以上6种食材常吃“润燥”又养人,记得常给家人做来吃。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72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