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奉贤黄桃之乡转型样本从三老困境到
2023/3/28 来源:不详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黄桃之乡”。
粉墙黛瓦、错落有致,小桥流水、枕水而居,一切掩映在桃源间。很难想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面临树老、地老、人老困境的“黄桃之乡”。
上世纪90年代,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黄桃之乡”。在该镇西南部的吴房村,最老的黄桃树栽种于上世纪80年代初。而今,头顶“黄桃之乡”金字招牌的吴房村面临着多重困境——黄桃树“超龄服役”,土地板结贫瘠,种桃人也变成了五六十岁的老人。
青村镇
不过,通过乡村振兴项目,如今的吴房村正变身“田园综合体”,一方面保留乡村的老味道,另一方面开发乡村资源,培育新产业。在发展“黄桃+”产业的同时,吴房村将流转的宅基地和承包地用于培育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宜农、宜商、宜业的产业综合体,吸引资金、青年、人才回流;同时,摸索以租金、股金和薪金的“三金”模式帮助当地村民增收,据测算每户每年至少增收10万元。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郊区和乡村面积占到上海陆域总面积85%左右。上海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乡村振兴”有哪些打开方式?吴房村的探索,是一重缩影。
粉墙黛瓦、错落有致的青村镇。
“造血”乡村,留住乡愁
乡村振兴的新与旧、拆与建中,如何留出一隅安放乡愁,对规划者来说是一门技术活。在吴房村的乡村振兴探索中,保留村庄机理和“黄桃之乡”的文化符号,成为头等大事。
3月上旬,澎湃新闻记者来到位于奉贤区青村镇浦星公路、平庄公路口的西北角,一块0.24平方公里的土地,即是上海市首批确定的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的吴房村一期工程。在此处,升级版“桃源溪径”正从图纸走向现实:吴房村重构了农、林、水、田、路、桥、房的村庄生态系统,保留了田间农物、水系林网、乡村宅院元素,将原有的特色元素点缀镶嵌其中。
改变始于去年8月。
彼时,青村镇联合央企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下称“中交上航局”)启动建设施工,结合当地黄桃农业特色,建立融青年创业、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的新型乡村模式。吴房村村域面积1.99平方公里,一期工程占地面积亩(0.24平方公里),一期项目总投资1.2亿元,规划建设成创意文化区,澎湃新闻到访时,目前工程处于收尾阶段,预计6月下旬试运营。
和青村镇其他散落在各个角落的民居不同,吴房村的75户人家临水而筑,流水倒映人家,家家户户是粉墙黛瓦式的二三层小楼。门前的小菜园种着时令蔬菜,供游客采摘。
亩(0.2平方公里)黄桃林块状分布在屋前院后,这是未来“黄桃+”现代化农业及特色产业的支撑。如果观光者在穿梭中足够细致,也许能在某个角落里发现一棵枝桠虬曲的百年榉树。
中交上航局吴房村项目负责人曹峥向澎湃新闻(